是以日軍第二師團為主的精銳部隊,雖然說現在駐守的冀東地區是隸屬於華北方面軍的地盤,但是這些守軍部隊卻是實打實的關東軍精銳。所以韓雲華才會將手裡的寶貝疙瘩送到冀東來,不然遇上第二師團的戰車部隊那可就麻煩了。
現在冀東的抗日武裝只剩下兩支了,第一支是內蒙古軍區的抗日先遣支隊,也就是李定國利用手中的飛龍特種中隊發展起來的部隊。另一支則是抗日名將包森率領的部隊,包森與韓雲華打過交道,但是兩個人卻從未見過面。
包森原名趙寶森,又名趙寒,陝西蒲城縣人月加入中國**月赴延安,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後被派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獨立一師工作,任33大隊總支部書記。全國抗戰爆發後,包森在延安隨八路軍115師渡過黃河北上抗日月率40多人到冀東,在河北興隆一帶開闢抗日遊擊區。包森受命於危難之時,負責領導了冀東地區敵後抗日遊擊鬥爭。
第一次塞北會戰的時候,包森也是剛剛來到冀東,並且拉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在興隆一帶主持抗日鬥爭,而且當時的包森同李運昌等人也有聯絡。韓雲華所部挺近冀東後,迅速打破了日軍的作戰計劃,日軍數個師團十多萬人跟隨著韓雲華所部湧入冀東,而日軍第二師團也南下支援冀東的日軍,為了儲存力量,韓雲華所部很明智的率領部隊撤回了察哈爾。原本當時包森也準備率領部隊同韓雲華一起返回察哈爾,但是由於第六師團的快速南下截斷了包森所部北上的道路。所以包森只好率領一部分部隊東進遷西一帶,因為那裡尚屬於冀東的腹地,在韓雲華所部大撤退的背景下,包森的千八百人在遷西縣還算是安全,因此至第一次塞北會戰後,包森就率領所部兵馬在遷西、遷安、遵化一帶主持抗日鬥爭。
對於包森,八路軍各級軍政領導的評價都是很高的。不只是因為包森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堅持抗日鬥爭,彌補了韓雲華所部撤退後留下的權力空白,給了冀東人民一個希望。時任八路軍總參謀長的葉劍英稱其為“中國的夏伯陽”;原八路軍冀東軍分割槽司令員李運昌不無感慨說:“包森在冀東是打天下的”;甚至連日酋岡村寧次也哀嘆:“到冀東如入苦海”;至於那些偽軍們更是常以“出門打仗碰上包森”為咒語。
包森的指揮才能比之內蒙古軍區的那些經過韓雲華一手訓練出來的部隊也一點都不遜色,隨著冀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則越發顯示出他那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超凡的戰略戰術。包森在冀東地區堅持敵後抗日遊擊鬥爭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有關持久抗戰的戰略戰術思想在敵後抗戰中的靈活運用,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右派“八路軍遊而不擊”之類的謠言。而且也正是由於包森在敵後堅持開展遊擊抗戰,經常不斷地襲擾日軍在冀東地區的駐防,既有效地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又在襲擾中嚴重地阻礙了日軍南下侵華大陸交通線的暢通,迫使日軍不得不抽調大量兵力對付冀東八路軍,從而在整體上配合和支援了全國的抗戰。與此同時,包森在冀東地區堅持敵後抗日遊擊鬥爭,還廣泛地組織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擴充了抗日力量,使得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不斷發展和迅速壯大,同韓雲華所部的李定國被冀東人民稱為冀東雙鷹。
雖然包森同韓雲華所部打過交道,但是韓雲華對這個人卻並不瞭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