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壁清野的命令下達之後,整個河北都開始動了起來。
幾乎所有的光復軍辦事吏員都衝了出去,除了必要留守人員之外,幾乎全部人員都出去辦事了。
而問題依然多多。
首先吧,這年頭的城池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本身能容納的人口數量也比較有限,所以大部分縣城早就被蘇詠霖放棄了,留下的都是相對較大的城池。
而這些相對較大的城池也只是相對較大,實際上還是不怎麼理想,不能容納太多的人口。
所以容納不了的人口就按照預定計劃,安排軍隊把他們向南轉移到山東地區,下令山東地區成熟的新農村代為庇護這些河北難民。
蘇詠霖的基本盤大部分都在山東地區的新農村內,讓他們幫忙接納這些河北難民,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與此同時,其他工作也要進行,比如糧食的收集和轉運。
除了蘇詠霖掌握的糧食,還有一些地方上和農民們私有的糧食,這些糧食需要全部運送到這三十座城池裡儲存分配,不給金兵獲得糧食的可能。
除了糧食,煤炭、木材等燃料也很重要,冬天就要到了,沒有足夠的燃料,別說取暖,連基本生活也不能保障。
所以蘇詠霖也給這些城池輸送了數量較大的煤炭、木材等燃料,同時讓城中人自己組織外出樵採,儘可能的多儲備一些過冬需要的燃料。
考慮到房屋不夠分配的問題,蘇詠霖還給這些城池配備了一批軍用帳篷,以確保城內百姓的基本居住條件。
就算沒有房屋住,也能住在帳篷裡,熬過這個冰冷嚴酷且肅殺的冬日,挺過去,堅持到春暖花開的時節。
把主要人口物資都安排在這三十座城池裡,給他們足額數量的糧食、燃料、布匹和軍械等等,再確保城內用水安全,就足以讓他們固守城池,不需要隨意外出了。
如此,這些城池就會化身戰爭堡壘。
於是整個河北的陸上運輸力量、水上運輸力量都被全面動員起來,民間的,軍隊的,全都動員起來了。
物資問題和人口居住問題之外,還有軍事防衛問題。
蘇詠霖的打算是,給這些城池大部分將安排一定數量的主力部隊和一定數量的獨立營部隊混編在一起負責守衛。
同時考慮到三個月以上長久作戰的可能性,他又規定各城池需要組織城內全部的壯丁加入預備軍,全民皆兵。
一般稍小一些的城池是這樣的。
而佔據了交通要道的重要城池和政治意義很大的中心城市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也是金軍必然會全力攻打的物件,這些城池就會安排真正的精銳部隊負責堅守,存糧和軍械也會更多。
準備工作做完之後,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戰爭指揮了。
而戰爭指揮就只能交給三十個城防司令部,這是蘇詠霖無論如何都無法幫助他們的事情。
他能做到的也就是編寫三十本《城防手冊》,把自己從古代兵書上學到的守城辦法和自己所想到的一些應對困難的奇妙方法寫在上面。
然後給選拔出來的三十個城防司令人手一本,認真研讀。
除卻官府直轄和光復軍新農村掌控下的這部分人口,剩下處在地主鄉紳掌控之中的人口也在蘇詠霖的考慮範圍之內。
考慮到這些地主鄉紳本身具有一定的私人武力和防禦力量,也未必願意捨棄家業農莊進入城池,蘇詠霖就決定允許他們結寨自守。
但是這種程度的結寨自守必須建立在他們立刻行動起來的基礎之上。
蘇詠霖不允許他們懷著懈怠的心思草菅人命,該做到的必須做到。
如果做不到,重罰!
他們所掌握的人口必須轉移到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