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衛生觀念傳到大明的每一個角落。
這是村農會和集體農莊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上級農會組織和復興會組織要時不時下鄉抽查,對於公廁位置和數量的合理性以及農民們的接受程度進行抽查,然後實時上報復興會中央,方便中央隨時調整政策。
在養成衛生習慣的同時,這個方法也有助於糞便的集中收集和堆肥的集中製作,而這個任務就交給鄉農會。
鄉農會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這個工作的堆肥大隊,專門下到村子裡的公廁收集動物糞便和人糞便,進行專門的堆肥發酵。
堆肥製作成功以後,以較為低廉的國家指導價格賣給村農會統一分發使用,以提高農業產量,實現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增產。
截止到洪武六年年初,復興會中央統計的建造了至少一個公共廁所的行政村已經突破三萬個。
隨著資金的下發和督查的到位,這個數字還會不斷增加,未來隨著人口的增加,一個公共廁所肯定是不夠的,數量必然會繼續增加。
而公共廁所建立計劃不僅可以作用於農業和衛生環境方面,也能作用於軍事。
火藥需要硝,而好的硝石礦十分難求,蘇詠霖派遣的硝石礦勘探隊目前正在整個中原到處跑,到處勘探硝石礦,但是收穫很有限,只靠目前掌握的硝石礦是絕對不足以提供軍隊的火藥需求的。
主管軍隊後勤事務的樞密院為此十分頭疼,而公廁行動的順利進行則極大的減輕了樞密院的火藥壓力。
硝石礦不能提供的硝,就由無數個公共廁所來補足。
為此,樞密院把硝石收集的工作看得非常重要。
大明的每個州、府都有樞密院派來的硝石專員為樞密院盯著硝的收集工作,鄉農會和村農會會協助他們定期刮取各自公廁內的硝,由他們統一集中起來送到專門的制硝工場裡熬煮,然後再送到火藥工場中製作火藥。
明軍神機營耗費火藥數量龐大,而他們所使用的火藥裡,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遍佈各地的公廁裡收集來的硝製成的。
說公廁為明軍提供了戰鬥力,絕不過分。
公廁又能提高民眾衛生水平,又能提供糞便發酵堆肥,又能提供硝來製作火藥,可以說一個公共廁所串聯起了三個對於明國來說都很重要的策略,一石三鳥了屬於是。
公廁很偉大。
而明國的財政部商業國家隊也在這繁重的工作與考驗中變得越發成熟。
很顯然,明國國內可以成功執行起來的政策必然會被放在江南執行起來,江南國方面能夠在外貿上打出名望和銷售量的拳頭產品理所當然要被明政府掌握,成為公有制經濟的一部分。
這部分外貿是不可能交給私人來運營的,而且就算是江南國的統治下,這些大宗外貿也是掌握在少數權貴手裡的。
明面上的掌門人雖然都是商人,但是他們的屬性也就是權貴豪族的白手套,脫離權貴的支援,那麼大的利潤,足以讓他們瞬間被撕碎。
在南宋,還想要自己白手起家做外貿?
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