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無厭,要割地只能給燕山一路,絕不可割讓太原,再者是金人狡詐,京城要加強守備,不可鬆懈,以防金軍違約!”
趙檉聽了心中有種奇怪的感覺,人真是奇妙的東西,此刻的秦檜絕對可以算的上是鐵桿主戰派,可為啥被抓後在金國溜了一圈就變成了遺臭萬年的投降派了呢?是天意弄人,還是人心叵測啊!
“陛下,是否遣使再談,我朝除給予三鎮代稅錢外,可再賜金帛,金人貪婪,必會答應,如若不應,我朝可選帝姬與金和親,以結永世之好!”見皇上還在猶豫,唐恪出列啟奏道。
“哦,如以一帝姬可息兵戈,也是善事!”趙桓聽了眉毛挑了挑,出言道。
“唐老兒,你居心何在?”唐恪見皇上面露喜色,知道說到皇上心坎上了,剛想詳議,就聽身後有人大喝一聲。
“燕王,本官是為社稷著想,並無惡意,你…你要作甚?”唐恪回頭一看卻是燕王,他爭辯著,可看到燕王掄起手中的笏板砸了過來,嚇得他抱頭急退。
“混賬東西,你們這些人還嫌害我皇家不深,親王一個個的往金營中送不說,現在還要打帝姬的主意,是不是想將我趙家子孫都送於金人,你們好當皇帝啊!”趙檉拎著拳頭就追,眾人紛紛閃避,心中暗罵,你怎麼不長記性啊,老耿為啥捱揍啊,不就是遣親王為質的事情嗎,你現在又當著他的面提和親,不是找捱打啊!
“燕王,不可無禮,朝堂之上追打國家重臣成何體統!”趙桓拍了下寶座怒道,這燕王簡直把朝堂當成了校場,動不動就掄拳頭打人,看來真不能留他了。
“如果為國,大哥只要一聲令下,我願意與女真人血戰到底,死不足惜,因為我是在為吾家尊嚴而死,吾國百姓而亡,我死的值得,死得其所!”趙檉停下腳步,向上啟奏道,“大哥,俗話說‘家國天下’,沒有家哪裡有國!你是一國之君,同樣是一家之長,是我們兄弟姊妹的長兄!卻一次次把自己的親兄弟送給金國為質,今天又要把姊妹作為禮物送給金人,這不僅寒了兄弟們的心,也寒了天下士子百姓的心,一個連家人都保護不了的君王,如何保護的了天下黎民百姓!”
趙檉言罷,堂上鴉雀無聲,他們這些大臣都是飽讀詩書,自詡為聖人子弟,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而事到臨頭卻做出這種小人之事,而燕王的吼聲如當頭喝棒將他們都給敲懵了…
第十七章 打他三千貫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都有和親或具有和親性質的聯姻關係。而和親的發生又總與某些特定的歷史條件相關聯。這些歷史條件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政治分裂狀態,分裂雙方有透過願望和條件;二是沒有強烈的此貴彼賤的民族偏見。
與以前各個朝代的和親相較,兩宋無疑具備了和親的歷史條件,一方面,遼、西夏及金都對宋有過對峙,並在其時都對宋構成了嚴重威脅,而他們又都曾經通好,並保持了較長的相對和平時期。然事實上,宋朝不僅沒有發生主動對外和親,而且還拒絕了遼和西夏的求親。
因為宋朝君臣對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和親問題有著深刻的反思與認識,形成了其比較獨特的和親理念。宋以講天理和倫常為主要內容的理學的興起,使傳統的夷夏之防觀念深入人心。作為宋朝君臣,他們大多受狹義儒家道德觀念的束縛,很自然地把和親政策與倫理道德對立起來。
所以,宋朝在與遼、夏、金議和時,寧可多給金帛,也不願嫁女和親。正因如此,在遼興宗向宋提出以和親、增幣代替割地的要求時,宋朝允許增幣,但拒絕和親。在宋仁宗及參與談判的大臣富弼等人的心中,割地無疑是喪權辱國,和親則大失體面,因此才以各種理由加以拒絕,最後使“契丹不復求婚,專欲增幣”。
趙桓和大臣們最後也沒敢打破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