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香水並大賣,不由得令人感慨一句滄海桑田。
有人研究下毒就有人研究解毒,毒理學的研究早在19世紀初就已經開始,19世紀中期各種分析化學成分及有機生物鹼的方法就已經建立,但解毒絕不是書中描寫的那麼簡單,以讓人心情沉重的“鉈”中毒為例,對於一個體重50公斤的人來說0�6克就可以致命,而要想解毒光活性碳就需要吃25克,此外每天還要吃12�5克的普魯士藍,並輔以洗胃化療。畢竟吃下去立竿見影的九花玉露丸、通犀地龍丸或者通天草都只是傳說。
當我們談論起那些傳統的毒藥和毒殺事件時,大可以當成奇聞軼事一笑了之,但如今各種各樣的毒藥隨處可見且極易取得,說起來就不是那麼輕鬆了,所以,雖然通篇我們都在談論毒藥,但主旨仍然是要奉勸大家“珍愛生命,遠離毒藥”。
蘭花的智慧(1)
史軍 程瑾
沒有什麼花比蘭花更有智慧。迫使蜜蜂或蝴蝶在規定的形式和時間中,按照它所希望的方式傳粉。就這一點而言,蘭花是無與倫比的。
從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從潮溼的海灘到乾燥的高山草甸,到處都能發現蘭花的蹤影。它們走遍世界,不僅憑藉美麗的外表,還有那詭計多端的生存手段。
當初,達爾文在《蘭花的授粉》一書中就記敘了它們生命中的英雄行為,而如今,蘭花的IQ仍然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漂泊的種子
蘭科植物的果實都不大,但小小的果莢中卻藏著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顆種子。這些種子細如塵土,長度一般在0�05~6毫米,寬度在0�01~0�9毫米,很多比人的頭髮絲(0�08毫米)還細。種子的外種皮內部具有許多充滿空氣的腔室,進一步減輕了重量。憑藉輕巧的身材,種子一出果莢就可以搭上風這趟免費班車,飄蕩到離母株很遠的地方。為了具有抵抗惡劣環境的能力,種子的外圍包被了一層緻密的細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滲透。這樣,在從“風力班車”下來之後,種子還可以藉助水流、動物皮毛“走”到更遠的地方。
雖然蘭花種子練就了上乘輕功,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內力。它們太細小,以至於沒有空間來容納胚乳或子葉這類儲藏營養的結構。如此一來,種子們只能自謀生路。它們施展手段,跟真菌拉上了關係,在種子萌發時依靠消化真菌的菌絲為自身生長提供營養。這種共生關係幾乎存在於所有蘭科植物中,不同種類的蘭花對不同種類的真菌有著特殊喜好,甚至在蘭花的不同生長階段喜好也不盡相同。
險中求生
當蘭科植物的小苗最終在真菌的幫助下萌發後,它們來不及喘氣就被迫捲入下一輪生存大挑戰中。蘭科植物多生長在其他植物很少涉足的地方,比如巖壁、樹幹以及貧瘠的土壤,這樣一來便可以減少與其他植物的競爭,為自身發展爭得更大的空間。不過有利自然有弊,這些環境大多缺乏植物生長所需的腐殖質和水分。
此時,蘭花又和真菌聯手打起了擂臺。真菌在大多數植物眼中都是致命殺手,但卻與蘭科植物的根系完美地組合在一起,被稱為“菌根”。生長於蘭花根系細胞間的真菌可以從環境中吸收礦物質,而蘭科植物的根則將部分真菌菌絲分解消化得到所需的營養。
讓人捉摸不透的是,真菌在這個過程中似乎沒有得到半點好處,那它們為什麼還要為蘭花任勞任怨地工作呢?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目前最流行的一種猜測是棲息地假說:蘭科植物一般是多年生植物,真菌在蘭花的根中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生存空間,有利於真菌繁衍。
有了礦物營養,如果沒有水,還是無法開出美麗的花朵。蘭科植物的菌根雖然發達,卻幾乎都紮在地表或淺層土壤中,無法像其他植物那樣將根系深入地下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