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節支,減輕賦稅,救濟災民,終使歲還穰豐,因此漢政權得以渡過難關。
元興二年夏,京師大旱,不見一點雨。鄧綏親自去洛陽瞭解旱情,審查冤獄。有個死囚因屈打成招,見到鄧綏,畏懼官吏不敢喊冤。鄧綏便詳細問他所犯之罪,於是為他昭了雪,並立刻將洛陽令下獄抵罪,嚴懲執法不實之徒。結果,她的車駕還未回到皇宮,天上就下起了大雨,百姓們說這是鄧太后的賢仁感動了上蒼。
這個時候的鄧綏,是最快樂的,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定位讓她感到束縛、感到壓抑,但是機緣巧合,命運卻給了她一次施展抱負的機會。她不是皇帝,卻大權在握,她可以縱橫天下。
但是這個時候鄧綏也是恐懼的,她知道自己站在了一個男權社會的中心。自己是一個女人,做得再好,在別人眼裡終究是個女人,不是所謂“正道”,還比不上無道昏君。
正是因為四面是敵,她死都不願放手。
小皇帝死後,她不肯立和帝的長子。為了一直控制大權,她擁立十幾歲的清河王劉安為安帝。安帝長大了,本來該繼位了,但是她一點沒有放權還政的意思。她害怕,也不肯。
司空周章多次上書,要求鄧後將政權交還安帝,她置之不理。於是周章便聯絡親信,想透過謀變的方式讓她把權力交出來,事情敗露後,周章畏罪自殺。
自此,她提高了警惕,臣下的奏疏中,凡有提到要她歸政者,便嚴加懲處。郎中杜根,看不出行情,依然上書請鄧綏歸政。她大怒,令人將杜根裝在大布袋裡,用杖活活打死,然後棄屍城外,還不許他的家人收屍,結果屍體在荒郊野外,被狗吃了;平原郡吏成翊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奏請太后歸政,被坐罪繫獄;越騎校尉鄧康,屢勸太后隱退深宮,鄧綏不從,將鄧康罷免官職。
鄧綏不肯交出權力不是為了榮華富貴,本來榮華已極,貴不可言。只不過自幼年開始,她便對封建社會的女性的定位產生了一種反抗,她一生都在反抗著這種定位,自我意識過度覺醒的她決定要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她得到了,焉能輕易放棄?
但她最終還是失敗了。她死了,政權歸於安帝,宗族被滅——這是一個女性在男權社會里突圍的代價。
但也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雖然她一直反抗女性的定位,但她的老師班昭寫出了後代女性三從四德的道德典範性作品——《女誡》。
十一。班昭之《女誡》:女性箴言書(1)
[人物小傳]: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壽)妻,早寡。漢和帝時召入宮,為皇后貴人師,號曰曹大家。有《女誡》七篇,集三卷。
[君子心語]:筆者刻意沒有詳細描述班昭的人生經歷,只是想透過《女誡》入手,解讀這樣一位飽讀詩書的老人的智慧箴言,對於歷經滄桑一顆心靈來說,她希望生於那個時代的後代女兒們,能真正地獲得幸福——她做到了。我想。
1。《女誡》之戒
這是被現代人一直痛罵的書籍,連魯迅都稱之為“醜陋的封建思想”,大才子李敖認為是“集了壓迫女人思想的大成”——“在古代,有一件怪事:男人離不開女人,可是男人又看不起女人;更怪的是,不但男人看不起女人,連女人也看不起她們自己。”
他指的就是班昭。
從某種程度上,班昭的《女誡》確實是看不起女人。
《女誡》分為“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叔妹”7篇,共約1700字。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認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