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萊維特!
這位他就更熟悉了,和前面的馬丁卡普拉斯一樣,這位邁克爾教授是另一位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持有美國和英國雙重國籍,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
與馬丁卡普拉斯獲獎的理由一樣,不過他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這位邁克爾教授研究領域主要是生物計算,而且他就是最早指導dna和蛋白質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學者之一!開啟了生物物理領域中“從結構到功能”研究的新紀元!
簡單一句話,兩個人都屬於科學界“大魔法師”級別的人。
然而正是這麼兩位“大魔法師”,竟然都被擋在了門外面?
再看看其他人……一個個的名氣和成就絲毫不比這兩位學術界大佬低,甚至是隻強不弱。
嗅到了大新聞的味道,這位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立刻讓負責拍攝的助手將鏡頭對準了他們,滿臉笑容地上前,將採訪的話筒遞向了他們,給了他們一個表達自己心中不滿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1247章 又上頭條了?
展會結束的當晚。
英國廣播公司播出了採訪內容。
除了被展出的標本本身外,還播出了三十多位教授在展會辦公室門口抗議的內容。
網上。
推特上。
臉書上。
一切以西方人群為主體的社交平臺上,在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的後半段內容播出後,頓時炸了鍋。
“連馬丁卡普拉斯都被拒絕了?星環貿易的人是想幹什麼!”
“還有邁克爾萊維特,我認得他,他是我們劍橋大學的傑出校友!”
“雖然這些名字都看不懂,但總之他們拒絕了我們參與研究?為什麼?”
“我彷彿回到了冷戰時代,一道鐵幕正在從太平洋落下……”
“這是阻礙學術自由!”
“……”
社交媒體上的聲音分成了立場鮮明的兩派,一部分人對此表示理解,畢竟星環貿易。另一部分人則是義憤填膺地譴責星環貿易,沒有社會責任心,用冷戰思維來阻礙學術自由。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畢竟海洋之心的展館可以隨便出入,不少遊客都拍到了照片,發到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很多人也都從電視上,滿足了自己的火星生物的好奇心。
至於什麼“學術自由”、“冷戰思維”之類的東西,關注的人還是太少了。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幾個破標本而已,不看就不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這些發生在臉書和推特上的爭論,國內的小朋友們是沒法湊熱鬧的。不過不少國人還是從海外黨搬運的bbc影片,瞭解到了這個事件的始末,並且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發表了看法。
只不過與臉書和推特上不同的是。
在圍脖上。
在朋友圈上。
整個華語文化圈都在用的未來人1。0上。
完全是另一片景象。
“星環貿易碉堡了!”
“哈哈,氣死那幫鬼佬,國際空間站不帶我們玩,高精度機床對我們禁運,搞了半個世紀的技術封鎖沒見你們這群聖母們跳出來嚷嚷學術自由、科學無國界,怎麼這會兒蹦出來了?”
“馬丁卡普拉斯?好久不看世界盃了,哪個球隊的?”
“哈哈哈哈,諾貝爾獎得主又如何,沒你們幫忙咱華人科學家一樣能研究研究透!”
“當初讓你們加入地球防衛同盟不進來,為什麼不讓你們參與研究?問問你們的總統唄。”
社交媒體上熱議紛紛的時候,傳統媒體也對這件事做了一定程度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