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爾在命令中提到,如果遭到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攔截,且不可戀戰
問題是,雷德爾並沒有說清楚具體的應對方式,即到底是立即返回威廉港,還是繼續向北大西洋突擊
事實上,當時雷德爾也不能直接說,只能暗示斯佩
道理很簡單,如果他在命令中明確提到在遭到攔截之後返航,那麼他就無法向德皇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斯佩能夠明白他的意思,那麼就算下令返航,也屬於戰術行為,與帝國海軍司令下達的命令沒有直接關係這樣一來,德皇就沒有理由來責問雷德爾,甚至沒有理由認為帝國海軍作戰不力即便的德皇要問罪,承擔責任的也是斯佩,而雷德爾在撇清干係之後,自然會設法替斯佩說情
問題是,斯佩能夠搞明白雷德爾的意思嗎?(未完待續)
百度搜尋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第三百零一章 優劣有別
第三百零一章優劣有別
十二月三十一日夜間,公海艦隊駛出了威廉港。
此時,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已經在北海上活動了六天,坎寧安已經等得有點不大耐煩了。
戰後,戰史學家對斯佩與坎寧安的評價是褒貶不一。
在很多人看來,坎寧安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是一個在戰略與戰術上都極具才華的統帥型海軍將領。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坎寧安生在美國,尼米茲就不可能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而且斯普魯恩斯也不會有用武之地,美國更不可能在參戰後不久就喪失主動權。
當然,這種評價多少都有些過頭了。
不可否認,坎寧安確實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海軍將領,但是在戰略上,他比尼米茲差了很大一截,而在戰術上,又比不了斯普魯恩斯。只能說,坎寧安的綜合才能較為出眾,但是在某一種能力上,他絕對算不上最好。
當然,坎寧安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讚譽,就與這場海戰有關。
在一九四二年的最後一天,坎寧安手裡只有七艘快速戰列艦,編在海峽艦隊裡的兩艘戰列艦還沒有進入北海,而且英國皇家海軍也沒有把這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交給坎寧安指揮。
主要就是,在與公海艦隊作戰的時候,這兩艘戰列艦沒有太大的價值。
雖然在火力上,“納爾遜”級強於“喬治五世”級,特別是從美國獲得了效能更好的十六英寸穿甲彈,並且改造了主炮的藥室之後,其火力已能與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媲美,超過了“喬治五世”級一大截。問題是,“納爾遜”級是標準的“前條約時代”戰列艦,最高航速僅有可憐的二十三節,甚至比不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更別說與快速戰列艦相比了。要命的是,受基本設計限制,加上過低的排水量,“納爾遜”級根本不可能透過改造來提高航行速度。此外,在英國皇家海軍想到對“納爾遜”級進行改造的時候,“喬治五世”級已經開工,而且當時美國還沒有為英國提供新式艦炮,因此改造很不划算。
結果就是,直到一九四二年底,這兩艘戰列艦依然保持著戰爭爆發時的樣子。
當然,變化也有,主要就是增強防空火力。在一九四一年底的大修中,兩艘“納爾遜”級都針對日益突出的空中威脅,增加了高射炮的數量,四十毫米高射炮增加到十六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則增加到了七十門左右。單獨從防空火力上看,兩艘“納爾遜”級已經達到了大戰期間的平均水準。
問題是,這兩艘戰艦的制海作戰能力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增強。
也正是如此,英國皇家海軍也就一直沒有讓這兩艘戰艦執行制海任務,甚至沒有將其編入本土艦隊。
當時,兩艘戰艦在海峽艦隊裡面,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