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出來。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迷信,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樑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五行屬性歸類,主要用於概括人體及其與自然多種事物或現象在屬性上的某些內在聯絡。例如以五行特點來比象說明五臟之某些生理功能特點:如木性條達曲直,有生髮之特點,而肝性柔和舒暢且主疏洩,又主升發之氣,故肝屬木;火為陽熱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為陽髒主動,心陽有溫煦作用,故心屬火;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萬物之特性,而脾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脾屬土;金有清肅,收斂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肅降,故肺屬金;水有溼潤下行之特性,而腎能藏精,主人體水液代謝之調節並能使廢水下行排出體外,故腎主水。修仙者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稱之為”天人相應”,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絡,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並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例如,脾屬土,故與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節之”長夏”、氣候之”溼”,不僅存在著某些生理上的內在聯絡,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驗證。如口甜,可反映脾溼蘊盛等。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係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
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係,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係的正常。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五行學說裡,南方屬於火,東方屬於木,北方屬於水,西方屬於金,土掌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