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是密友,雖然一文一武,卻志同道合,都是先帝欣賞的忠貞之士。
“那時與我和顧將軍常來往的同僚大概有七八位,聚會地點不是我家就是顧家,龍王可能沒什麼印象了,當年我可是顧府的常客。”
描述往事的時候,衛嵩從容鎮定,好像這次急匆匆的逃亡只是一次巧合,心中對龍王並無懼意,但他還是忍不住帶出一絲討好的意味,想用上一代的交情感化眼前冷冰冰的年輕人。
顧慎為的確沒什麼印象,一直到家破人亡之前,父兄都把他當成小孩子,大人之間的交往從來不會讓他參與,他也不在乎,只注意來訪客人有沒有帶來同齡的孩子。
“先帝對顧將軍的信任超乎眾人之上,允許他帶刀進宮、參知機密,顧將軍是唯一享此殊榮的大臣,顧將軍忠介耿直,常與先帝爭吵,竟然大都能贏,說句實話,當時我們這些人心裡可都有點嫉妒。”
顧慎為印象中的父親少言寡語,沒想到在朝堂上竟然會是另一種姓格,他的眼前出現一副場景:父親與皇帝爭吵,衛嵩等幾人既羨慕又興奮地推波助瀾,氣氛熱烈而融洽,不像君臣,倒像一群朋友。
他突然想起多敦,這位北庭王子身邊也時常環繞著一群夥伴,軍階雖然不高,地位卻與眾不同,皇帝與父親共同在北庭為質十年,大概是染上了草原人的習慣。
衛嵩發現龍王的臉色奇蹟般地有所緩和,繼續說道:“顧將軍不只武功高,見識……”
顧慎為抬手打斷,他沒有心情再聽衛嵩的懷舊,他的心也不會因此軟下來,“我只想知道父親為什麼被殺。”
“唉,根源都在嚴沁身上,他是宮中老臣,前後服侍過三任皇帝,不知怎麼的,每次都能取得皇帝的歡心。先帝厭惡佞臣,可也沒能擺脫窠臼,漸漸地越來越寵幸嚴沁。顧將軍覺得自己有義務進諫,勸說先帝遠離閹人,為此他多次當眾指斥嚴沁。我們這些朋友私下裡都勸他暫退一步,宮中的事情就讓陛下自己解決,可顧將軍卻越戰越勇,請來一幫文人,編了一個集子,專門收入歷代殲宦事蹟,將它獻給先帝。先帝沒有生氣,反而將集子翻刻,遍發宮中,要求所有閹宦都得通讀一遍,不識字的也要別人念給他聽。”
這也是顧慎為不熟悉的父親形象,但衛嵩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撒謊。
自從建立軍隊,顧慎為已經多次與不同勢力妥協,其中甚至包括金鵬堡,他很不情願地承認,父親的目的沒有錯,手段卻太直接了一些,傷人顏面而不斬草除根,這是各種爭鬥的大忌,“嚴沁還是沒有失寵?”
衛嵩嘆了口氣,“嚴沁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不可與顧將軍針鋒相對,因此那段時間裡謙遜示人,不僅將殲宦集通背下來,經常在先帝和顧將軍面前引用,還親自給宮中小閹講讀,反而更受先帝常識,就連顧將軍,也一度以為他改姓子了。”
雖然已是多年前的往事,顧慎為聽在耳中,仍有些心驚肉跳,嚴沁的應對之策像極了自己的復仇手段,如果是他,也會將那部極具羞辱姓質的殲宦集背得滾瓜爛熟,矇蔽皇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此保證心中的仇恨之火不會熄滅。
在他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上官飛、上官鴻、木老頭,這三個人每一次自貶身份的奉承吹捧,顧慎為心中都會增加一點戒備,提醒自己他們不可信。
奴僕們會將曲意奉承和忍辱受過都當成做生意的本錢,一筆筆記下,等著適當的回報,如果沒有回報或者回報不如意,背叛的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顧慎為對張楫教給他的道理記憶猶新,他一直在計算著自己所能給予部下的回報,防止出現太大的偏差。
當年的顧侖顯然沒有聽過這個道理,他相信了敵人,以為兩不虧欠,從此相安無事。
“先帝駕崩得很突然。”衛嵩繼續說下去,“沒來得及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