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既然做出了決定,湯思退自然不會反對。
他連連稱是,表示自己會按照趙構所說的去做,但是,他還有話要說。
他故作不快地嘆息。
“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要知道的人不多,那麼私下裡處理了也就處理了,可是陳康伯把這件事情堂而皇之的上奏給官家,那麼知道此事的人肯定不少。
私鹽之事本就在朝中非常敏感,一旦發生,很容易釀成事端,這還是牽扯到光復軍的事端,如果處理不好,恐怕又是一陣不小的風波。”
湯思退這話就說的很透徹,說這件事情萬一被某些愣頭青小題大做,以至於引起了光復軍和大宋之間的不快與誤會,到時候為難的還是趙構。
剛剛和光復軍簽訂了和約,忽然因為這種上不得檯面的事情鬧起來,可如何是好?
湯思退深知趙構不想再起事端、只想安穩過日子享福的心理,於是特意這樣說,給陳康伯上眼藥。
這眼藥還真的有用,這話說完,只見趙構的臉色又黑了幾分。
湯思退暗自得意,覺得距離扳倒陳康伯又近了幾分。
張浚主動退出政治戰場的確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湯思退一開始也不敢相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三辭三讓來回拉鋸一個多月之後,趙構終於讓張浚辭職了。
張浚也交出了全部的權力,退出了大宋政治舞臺,回家賦閒了。
本來金國滅亡之後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界限就模糊了,而張浚辭職之後,主戰派一蹶不振,自此朝廷上幾乎沒有什麼關於北方的軍事論調,大家都在討論民生問題。
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扯那麼多沒用的幹嘛?
這一點讓湯思退很滿意。
除了陳康伯還時不時的要求宋廷整頓軍備以備不時之需的聲音有點刺耳之外。
張浚走了,陳康伯就成為了唯一一個還願意就北方問題發表看法的宰輔。
而且他對於宋廷和光復軍簽訂的看似平等的和約非常不滿,多次公開或者非公開的批評這個和約。
他覺得這個和約對大宋很不利,對急需平定中原的光復軍卻非常有利,看似平等,實則為未來埋下了隱患。
他強烈建議朝廷變無為為有為,整頓軍備,調整政策,不要坐視光復軍就這樣平定中原。
和約是在湯思退的主持下進行的,陳康伯批評和約,就是在和湯思退作對,這讓湯思退非常不滿。
這和約可是湯思退的得意之作,也得到了趙構的認可。
而且,這可是大宋建國近二百年來第一個不需要“賜予”歲幣的對外平等條約,這可是大宋前所未有的外交勝利!
不費一兵一卒,不需要支出一文錢的軍費,就不需要給歲幣了!
這是外交勝利!
你陳康伯到底懂不懂什麼叫外交勝利?
到這個份上了還要整頓軍備,還要圖謀北上,你生怕光復軍看你太順眼了不和你為敵是是不是?
一天不把北方強鄰折騰成徹頭徹尾的敵人你就不甘心是不是?
湯思退十分惱火,於是就處心積慮想要把陳康伯趕出朝廷,想讓這個朝廷變得更加穩健。
之前沒找著機會,這一次陳康伯主動遞刀子,他湯某人豈能對陳康伯的“好意”視而不見呢?
而且到這個時候,趙構也對越來越“胡攪蠻纏”的陳康伯無法忍耐了。
他想要過舒服的安穩日子,他想要享福,可陳康伯偏偏不讓他享福。
混賬東西!
趙構也決定要給陳康伯一點顏色看看了,讓他徹底的閉嘴!
於是沒過多久,臨安方面就把相關命令傳到了楚州,殺私鹽販子頓時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