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大量銅錢緩解錢荒,然後民間再透過各種經濟亂象使得這部分銅錢繼續脫離正常流通領域,加劇了錢荒。
如此,南北宋的經濟最終陷入了無藥可解的惡性迴圈之中。
一方面消耗了太大量的銅礦儲量,使得本就不豐富的銅礦資源大大衰減。
一方面還無法修正經濟亂象,使得經濟陷入惡性迴圈,最後導致鑄錢成本超過了錢幣本身的價值,財政枯竭。
一個王朝不管多亂,只要有錢,終究是有辦法的,可要是沒錢了,那就完蛋了。
應該說面對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大明是做出了針對性的對策的。
大明國建立以來,在對經濟亂象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理和壓制,最後使得這三個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比如藏錢問題,就透過稅收改革和土地革命進行了基本的解決,現在大明國庫銅錢儲備量相當之多,整體執行狀況良好,地方上每年都能發現不少大地主的存錢地窖。
銅錢外流的問題,也透過消滅諸多重要銅錢外流地的國家而實現了物理意義上的銅錢回收,讓這部分銅錢重新回到了流通領域,進入中都國庫,狀況良好。
至於未來此類的問題,中都朝廷也打算設立一些規定,比如規定對外交易倡導使用大明寶鈔、立法嚴格限制銅錢帶離大明,對此類現象進行嚴肅的打擊和懲處等等。
至於毀錢鑄器的現象,明政府打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降低鑄幣數量。
甚至是一定程度上回收南北兩宋發行出去的銅錢,將其納入倉儲中暫時不投入流通領域,提升幣值,以此解決這一吊詭的亂象。
就洪武六年、七年整整兩年的經濟調查結果來看,之前明中央部分官員對於南北宋經濟和貨幣的一些片面刻板的看法被推翻了。
他們終於確定,目前大明國內流通的銅錢數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到了通貨膨脹需要透過各種經濟亂象來抑制的程度。
鑄幣太多,導致通貨膨脹,而民間各種經濟亂象又讓大量銅錢脫離流通領域,反而造成錢荒,出現通貨緊縮。
二者居然在某種意義上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使得兩宋銅錢的價值一直比較堅挺,執行的還算可以,一直到未來南宋政府再也無法大量鑄造銅錢投入市場,終於迎來了經濟的全面崩潰。
倒也不得不說這屬於魔法對抗魔法的經濟奇觀。
但是這畢竟是不正常的現象,大明是不能接受這種情況的。
宋廷在經濟工作上做得實在是很差,幾乎失去了調節經濟發展的職能,要麼把交子和會子推出去背書,要麼就胡亂鑄幣發行,面對經濟亂象完全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對於此類問題,明中央沒有躺平,而是重拳出擊。
目前在明國控制區,透過一系列正確的操作,保持了銅錢的幣值,恢復了市場上正常健康的銅錢流通,使得經濟順暢發展。
南北宋和金國的經濟亂象沒有影響到明國,反而讓明國透過徹底的社會革命與土地改革將這一問題連消帶打,解決了個七七八八。
也因此,川蜀的交子被摧毀這件事情反而省了左明不少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