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來越鬼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這種心理其實也可以理解,在戰場上當一場勝利來得太容易時,那就要想想這是不是陷阱。越軍很顯然就是抱著這樣的心理……這使得越軍沒敢派大量的部隊衝上山頂陣地……最終只派了一個排小心翼翼的摸了上來。
從這一點來說,我似乎犯了一個錯誤……我應該充分發揮“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那一套,那越鬼子以為是打敗了我們才對。這樣至少能讓越鬼子多損失一些兵力。
不過話說回來了,主動放棄山頂陣地利用反斜面作戰……越鬼子對這一套並不陌生。
事實上,這一招最早是在我軍對付小ri本的時候就已經用上了……許多人以為,山頂陣地不是制高點嗎?那主動放棄了還不是把主動權交到了敵人手裡?這會有什麼好處呢?
但這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原因是我軍火炮火力不如敵人,火炮不如敵人,那麼堅守山頂陣地就會遭受到很大的傷亡。陣地是死的,是需要人來防守的,如果人都打完了,那陣地自然也就守不住。所以……在戰場上對陣地和地形的退讓有時是必須的,儲存有生力量與敵人堅持鬥爭才是目的。
如果放棄這山頂陣地就不一樣了,首先敵人的遠端炮火和直瞄炮火以及火力掩護單位都會失去作用,比如榴彈炮、無後座力炮、坦克炮、高shè機槍……這些都是打低shè角或是打直線的不是?山頂陣地在那擋著呢!
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迫擊炮,但迫擊炮也會因為看不見山的背面而沒有目標……也許有人會說,可以用炮兵觀察員在山頂陣地上引導shè擊……那首先得炮兵觀察員保住xing命啊。
總而言之……主動放棄山頂陣地,這是火力處於絕對的弱勢的情況下選擇的一種舍小取大的一種打法,用老頭的話說,就是:“放棄一點點地理上的優勢,而極大的削弱敵人火力的優勢!”
我軍自建軍以來,幾乎可以說所有的戰爭都是處於火力的弱勢之下打的……先是小ri本、然後是**,接下來就是抗美援朝以及中蘇、中印邊境衝突(這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62年中印衝突,這場戰爭中**隊在裝備上佔有優勢)。
所以,這種反斜面戰術也就理所當然的在我軍發揚光大,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時代,因為那時敵我裝備最為懸殊……咱們還是用二戰時代的萬國造武器,對付的卻是美國佬的飛機大炮……但是美國佬的飛機大炮就愣是無法把戰線往前推進,其秘密就在於中**人用了反斜面與坑道結合的戰術,極大的弱化了美軍現代化裝備的作用。
同樣的,越鬼子也在幾年前與美國佬打了一仗……他們當然也知道中**隊曾經以弱勢裝備在朝韓邊境上打得美國佬一點辦法都沒有,於是順理成章的……他們就像吸血鬼一樣從我們這裡學去了許多戰術並將其應用到實戰中。
反而……是我們自己,卻因為十年**久不練兵而把先輩有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及戰術給忘記了。
我之所以會記得這一套,那還得感謝下老頭。
我記得老頭是這麼說的:“跟越鬼子打……咱們軍隊的炮火一般比越鬼子要猛,所以反斜面不常用,但如果一時半會兒炮彈接濟不上來,那反斜面戰術就是你保命的法寶!”
現在……我想就是用到這個法寶的時候了。
這反斜面戰術說起來很神秘其實也就是在反斜面上根據地形和我們敵我裝備的特xing構築幾道戰壕……至於要構築幾道嘛,那就是根據時間或jing力看情況了。
從極端上來說就是越多越好……戰壕越多咱們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