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剿滅反賊。
眾人聽從杜軍師的建議。皆在揮腦袋想著對策。現在已經成為李承乾幕僚的侯君集瞧見了時機,當先建議,道:“我們何不命令工匠連日打造巨船,組成連環船隻,正面進攻反賊位居太湖中間的巢穴?”
“不可。一來太湖水淺,大船在淺灘根本就不能停靠。而來連環船尾並不機動靈活,倘若對方火攻,豈非重蹈當年曹操打敗赤壁的覆轍,我認為此舉不合情理。”說話的是站在杜軍師身邊的英俊男。侯君集的意見雖然被他駁的一無是處,但卻連大氣也不敢出,顯然是這人的身份比起他來恐怕不止高了一兩截。
杜軍師顯然極為欣賞他的反駁。道:“還是王想的周到。不知元帥作何看法?”
李承乾尷尬的笑了起來。此次南下,他雖是三軍主帥,但不知為何,父皇卻把三弟李治也放在軍中,從旁擔任杜軍師的助手,算得上半個參謀軍師,也可以偏執的理解是李世民對李治的栽培。什麼東西都喜歡一個人獨自包攬的李承乾心裡多少不是滋味。他裝出一副虛心聽教的姿態,心裡卻恨的牙癢癢。道:“王弟說的的確在理。此事還仰仗軍師多多出謀劃策,南下大軍爭取早日旗開得勝,班師回朝。”
“此事不急,步步為營方能穩操勝券。”杜軍師並沒有給李承乾承諾。繼續觀看太湖地圖。
李承乾嘴上不說,心裡不爽到了極點。這杜軍師,和她老杜如晦一樣,好不識事務。竟敢敷衍於他,難怪朝中有諸多傳言,以長孫無忌和杜如晦為的那幫老傢伙對他這個太怨念頗深,他心裡想著,倘若日後他登機為帝那天,先就把這幾個老不死砍了。心裡殺人不眨眼,臉上繼續笑起來,顯然是對軍師惟命是從。讓眾人都覺得他這個太很寬厚忍讓。
孟星河坐在呂老爺身邊,學到了老爺那份時刻冷靜察言觀sè的為官之道。軍營的事,本不該他這個戶部尚書插手,否則就有越權的嫌疑。他看的出自從左右兩路大軍整合之後,仍舊處於相互磨合時期,這樣內有不和的軍隊拉出去打仗,不用戰、便已經敗下陣來。況且,李承乾那點演戲的小伎倆如何逃得過他和呂老爺的法眼,以前就沒投入李承乾門下的孟星河暗歎這傢伙表裡不一,心裡是個極度yin險的小人,他不當皇帝,乃是萬民之福。
想到以後天下得主,孟星河猛然望見軍師身邊那個男。
杜小姐叫他王,李承乾叫他王弟?難道,他便是以後的大唐皇帝李治?那個懦弱到被武則天帶了帽又奪去皇位的男人。不過,看他先前對清剿太湖反賊一事,心裡也頗有幾分城府,怎麼看都不像是那種懦弱的人,難道是歷史寫錯了,還是他孟星河所見有假。
他自顧想著別人不知道的大事。那個站在杜軍師身邊的男人,此刻走過來拜山頭,李治其實在江都上元節就認得孟星河,只是此刻卻裝作不認識孟星河,道:“父皇常說孟大人足智多謀,此次下江都,也千叮萬囑讓李治悉心聽從杜夫和孟大人的教導。太湖有賊寇作亂一事,雖不足撼動大唐根基,除征剿之外,還因反思,究竟是為何原因,讓大唐民如此興兵作亂。依我愚見,理應先派一人前往太湖和敵軍領談判,若能勸其歸降招安為朝廷效力倒也是好事,若不能勸阻,再興兵討伐也不遲。”看樣,李治早就xn有謀略,現在雖是當著眾人說出來,但好像覺得他是在向孟星河一個人彙報似乎在徵求他的同意。
有此xn襟,不管是真是假,至少比李承乾要有點皇帝的樣。孟星河立刻贊同,道:“王的建議未嘗不可一世。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定是件好事。”
李承乾此刻插上話,道:“既然如此,那派誰去太湖和敵將談判。王弟千金之軀,切不可貿然犯險,為兄生為三軍主帥,定當為三軍做此貢獻,去那太湖一趟。”李承乾真不愧殺人不眨眼。短短一句話,就把李治推向了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