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的百姓們看得痴了,齊齊跪地山呼萬歲。近五十萬人同時叩首,聲勢浩大,整個洛陽的地面都被黑色的長髮覆蓋,欒奕高達的身軀被黑色的崇敬的目光照的通亮。
前來大漢觀禮的外族使節哪裡見過這等熱烈場面,心向欒奕之人滿面放光,心口不一者則一臉驚駭,暗歎:當下的華夏,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羸弱的漢庭了,以後對待新帝得換套規矩了。
489官制改革
欒奕昭告天地成為神聖華夏帝國教皇之後,始終不搬入皇宮一事讓百姓們分外稀奇。一時間坊間對此事的解釋說法不一。
有百姓說:“教皇之所以不搬去皇宮是嫌皇宮太小了,他要在洛陽城外建一座比整個洛陽城還大的皇宮,以彰顯帝國氣派。”
還有百姓說:“教皇天下鉅富,手中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教主府——當然現在改叫教皇宮了,教皇宮裡裝不下,便準備把皇宮改建成巨大的寶庫專門用來貯存金銀。”
另有百姓結合工匠連夜拆除皇宮四門和圍牆的舉動,揚言教皇要把皇宮夷為平地,改建成一片巨大的兵營,專門用以屯兵和軍事訓練。相較於前兩種說法,第三種說得有鼻子有眼,支持者最多。
無論如何,皇宮的變化成了聖元十八年五至六月百姓們閒來無事時最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一時間眾說紛紜,各種猜測層出不窮,百姓還因此出了爭執,大有一副誰不相信他的判斷就是侮辱他的人格和智商的架勢。
為了避免百姓因此發生流血事件,欒奕責令《聖光報》於七月發表官方宣告:欒奕之所以不入住皇宮,是因為他覺得皇宮的高牆壁壘雖然擋住了宵小,但同時也在帝王和百姓之間架設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為了貼近與百姓的距離,便於瞭解民生和市井百態,欒奕決定捨棄擁有大宅近千間的皇宮,在帝國大教堂後面的教皇宮內永久定居。至於未來皇宮的用途,欒奕告訴百姓,除了各官署繼續保留以外,包括圍牆在內的絕大多數後庭建築都會被拆除。
未來,位於皇宮北部的御花園將對全體百姓開放,成為洛陽城中的公共園林——也就是所謂的公園;後宮一帶將建立規模宏大的劇院,建成後會有償表演歌舞,娛樂大眾。前庭聖殿在內的建築將在夷為平地之後,建立一座擁有一萬五千個坐席的四個蹴鞠場,百姓閒暇時可來此觀看蹴鞠或馬球比賽。
“皇帝的御花園百姓也能去?”此訊息一出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高呼教皇賢德。
登基以後,欒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而改革的開端便是從政治體制開始。
事實證明,自周朝開始沿用千年的三公九卿制度理政效率低下,什麼太常、光祿勳,連欒奕都沒有完全搞清他的職責範圍到底有哪些。
職責不清,分工不明,致使日常工作中經常性出現權利交叉,而權利交叉的後果則是遇到好事,各部一窩蜂上來搶功,遇到難事、雜事各部推諉扯皮,相互打太極。忙活半天什麼事都做不了。
在當前告訴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深知分工對於社會發展重要意義的欒奕自然不能再讓這等低劣的制度延續下去,決定以起始於晉代的三省六部制度目標實行行政改革。
其實在此之前,欒奕已經將三省六部制度引用到了聖母教管理的方方面面,他設定的中書主教、尚書主教、中書主教、百工主教、人事主教、安**教、公義主教、懲戒主教、天禮主教——十二大紅衣主教其實就是三省六部的變形。所以朝中官吏對於三省六部制度並不陌生,也親眼見證到教會神官制度的優越性。
所以,當欒奕提出官制改革時,並沒有遇到多大阻礙,唯一的難點就是官職變更之後,朝中官員的對號入座問題。此外,他想打造的新朝堂應趨向於年輕化,部分朝堂閣老的安置也是個不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