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女還連續三天晚上在太孫屋裡歇著,大家也都習以為常,沒有誰多說什麼。
徐循非但沒有妒忌,還覺得自己自在得多了。這種別人比她得寵的節奏,她是很習慣的,也能處理得很好,可輪到她比別人得寵的時候,她總覺得有點氣弱氣虛似的。現在回到了她習慣的步調,徐太孫婕妤還挺滿意的。她覺得太孫宮的氣氛,也更加祥和了。
很快,這個夏天就到了尾聲。等到七月初,三寶太監進貢的那批珍寶,也終於賞賜到了太孫宮裡。
30、算學
其實徐循在賞賜下來之前;已經見過了三寶太監進貢的好東西——起碼;是見過了它的單子。
三寶太監下西洋;是極大的盛事,徐循聽說頭回下西洋的時候,上碼頭去看熱鬧的人,都被擠下去淹死了好幾個。也因此,雖然徐循就住在雨花臺;三寶太監也是從京城出發,但她根本就沒趕上這場熱鬧。那時候,她也還小呢。
第二次出發的時候,還是從京城走,徐先生和趙舉人結伴去了一次;回來都說場面非常盛大;那個船比見過的所有東西都大,就是人也真多。趙舉人帶上兩個管家去的,到了那裡,管家被擠散了,倒是兩個先生還沒失散。等船走了,在港口尋了半天也只找到一個管家,另一個居然就這樣再不見人了。拋下孤兒寡母,沒了營生好生悽慘,還是徐師母給主持了再嫁,方才不至於流離失所。等到幾年以後,那管家才回來,卻道自家是被人流裹了上船,後來下船不及,只好在海船上足足做了有兩年的苦工,好在吃住全包,倒是攢下一點錢來。在海外也試著拿貨回國來賣,頗為掙了一些家事,倒鬧得原來那個娘子,又拋了新夫回來和他一起過。在雨花臺一帶,做了好久的談資。
再之後幾次出海,船就不從京城走了,只是每次回來,雨花臺這裡的貨郎都會相應地多賣一些西洋物事,也不時有聽一些傳說一般的故事,譬如某人砸鍋賣鐵隨船下西洋做生意,回來後三兩年間就成了鉅富等等。徐循家裡又不是做生意的,聽聽也就罷了,三寶太監下西洋,對徐循來說也就是這些意義了。倒是進宮了以後,提起這下西洋,大家都挺興奮的——這三寶太監是為了朝廷,為了天家下的西洋,你說都走得那麼遠了,能不帶點好東西回來嗎?
皇爺也只是一個人而已,得了好東西,他還能不分著賞給親人啊?對各地的藩王,要顯示天家的恩寵,對三個親兒子生的那許許多多的親孫子,要顯示皇爺的大度,對後宮妃嬪那還用說嗎?皇爺的女人,當然得享用最好的供奉了。三寶太監帶回來的各式珍玩,皇爺可能也就是看了看單子,然後大筆一揮,就交給宗人府(藩王)、司寶監(皇子皇孫)和張娘娘(後宮妃嬪)來分了。
徐循陪著太子妃、太孫妃和張才人進宮請安的時候,張娘娘剛得了單子,在那和幾個尚宮計算份額呢。太子妃一進門,便笑著說,“是我來得不巧了。”
張娘娘沒有叫走,也沒有叫起,大家當然都只能按部就班地給她請安。連張才人都不帶有什麼特權的,張娘娘也沒放下單子,而是帶著笑意說,“什麼不巧啊,我可不明白了。”
三個長輩都是性格穩重的,倒是徐循還稍微活潑一點兒,她看太子妃有點不好接話,就主動笑著說,“這會兒過來,不顯得像是和您討賞來的嗎?”
張娘娘就移開眼神,掃了她們一眼,她的唇角微微地向上一翹,說,“你們不過來,難道就不賞你們了?一家人,避諱這麼多做什麼,都做吧。正好也能幫著我打打算盤。”
一行人就只好依序就坐,徐循得了殊榮,被張娘娘叫到身邊摟著,張娘娘把半邊身子都靠在她身上,一邊聽人報數,一邊懶洋洋地撥算盤。
“各色寶石五十六匣,”尚宮局的幾個尚宮在看單子,“上等五匣,一匣二十餘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