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聖人,瞽叟很壞而舜卻神聖。伯牛患惡疾,而仲弓卻健康清潔。顏路庸俗笨拙,而顏回卻才能超群。孔子、墨子的祖上平凡愚昧,而孔丘、墨翟卻是聖賢。揚家家族不顯貴,卻出了才能卓絕的揚子云;桓家上輩官運不通,卻出了桓譚這樣傑出的人。這是由於重新稟受了元氣而生的人,所以能寫出好文章。
【原文】
85·23充以元和三年徙家闢詣楊州部丹陽、九江、廬江,後入為治中。材小任大,職在刺割。筆札之思,歷年寢廢。章和二年,罷州家居。年漸七十,時可懸輿。仕路隔絕,志窮無如。事有否然,身有利害。發白齒落,日月愈邁。儔倫彌索,鮮所恃賴。貧無供養,志不娛快。歷數冉冉,庚辛域際,雖懼終徂,愚猶沛沛,乃作《養性》之書凡十六篇。養氣自守,適食則酒(11)。閉明塞聰(12),愛精自保,適輔服藥引導(13),庶冀性命可延,斯須不老。既晚無還,垂書示後。惟人性命,長短有期,人亦蟲物,生死一時。年曆但記,孰使留之?猶入黃泉,消為土灰。上自黃、唐(14),下臻秦、漢而來,折哀以聖道,p理於通材(15),如衡之平,如鑑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命以不延,吁嘆悲哉!
【註釋】
元和:漢章帝年號,公元84~87年。元和三年:公元86年。闢:徵召,被徵去做官。《後漢書·王充傳》記載:“刺史董勤闢為從事,轉治中,自免還家。”楊州部:一作揚州部。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個監察區,叫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部,又稱為十三州。揚州部為其中之一,東漢時,州逐漸變成郡上一級的行政區。丹陽:郡名,屬揚州部,在今安徽東南部。九江:郡名,屬揚州部,在今安徽中部和東部。廬江:郡名,屬揚州部,在今安徽西南部。
治中:即“治中從事史”,是州刺史的助手。
刺割:檢舉彈劾。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和是漢章帝的年號。
罷:這裡指辭官。罷州:指辭去揚州治中的官職。
懸輿:把車子吊起來不再乘坐,指告老退休。
庚:指庚寅年(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辛:指辛卯年(漢和帝永元三年)。域際:交接之際。
終徂:指死亡。
沛沛:形容心潮激盪,充滿活力。
《養性》之書:王充的著作,已佚。
(11)適食則酒:指講究吃飯和飲酒的數量適宜,不多也不少。則:當為“節”,聲之誤。古“則”與“即”同聲通用,“節”從“即”聲。
(12)閉明塞聰:閉塞視聽,指不問世事。
(13)引導:即“導引”,古代的一種健身術。它包含的內容很廣,以主動的肢體運動,配合呼吸運動或自我按摩而進行鍛鍊,相當於現今的氣功和體育療法。
(14)黃、唐:黃帝、唐堯。
(15)p(xī):同“析”。分解,剖開。這裡是分析的意思。
【譯文】
元和三年,王充被徵召,全家遷往揚州部的丹陽、九江,廬江等地,後來到州里任治中從事史。才能低而責任重大,主管的是檢舉彈劾,著書的念頭,中斷多年了。章和二年,辭去州里官職回家閒居。年紀已近七十歲,已經到了告老退休的時候。做官的門路已經斷絕,志願無法實現無可奈何。凡事總有順利或不順利的時候,身體也時好時壞。頭髮白了,牙齒掉了,日子一天天的逝去,同輩的朋友越來越少,可以依靠的人很少了。生活貧困,得不到供養,心情很不愉快。光陰慢慢過去,又到了庚年、辛年交替之際,雖然害怕死去,但我心裡充滿活力,於是寫了《養性》這本書,總共有十六篇。養育精氣保護身體,適量吃飯節制飲酒,閉目塞耳不問世事,愛護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