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內就把槍管給打禿了。或是因為質量的原因,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毛病。
但這種機槍效能的確好,可這的射速也太高了。二百發的子彈,一個連射用不了一分鐘就打光了。這個彈藥的消耗量,對於因為以前無固定補充來源,在彈藥使用上一向相當節儉的關內部隊來說,實在是有些心疼,也真心是養不起。
在挺進軍各級幹部看來,這哪是機槍,簡直就是吞彈機器,更是一個大爺。一個團的彈藥基數,都不夠這些機槍一個小時使用的。與之相比,捷克式機槍就算再沒有經驗的射手,Lang費的彈藥也是有限的。最起碼打光了彈匣內的二十發子彈,機槍自己就停止射擊了。
挺進軍的那二位老總在給全軍換裝的時候,也不敢將這些機槍都集中給那個縱隊使用。而是每個旅都分配了一部分,作為因為馬克沁重機槍和ZB三七重機槍數量不足的補充。各個部隊的班用機槍,一般還是以捷克式輕機槍或是抗聯轉交過來的勃朗寧輕機槍為主。
甚至有的部隊還在使用法制的哈開奇斯式重機槍,也沒有將這些機槍作為主力輕重機槍使用。因為要是真的將這種機槍全面配發那一個部隊,在用一個沒有經驗的射手。好嗎,一個旅的全部輕武器彈藥,都不夠這些機槍一個小時使用的。
所以即便在魏家窩棚戰鬥之中,打的那麼艱苦,這位旅長也沒有捨得將這種機槍投入戰鬥。沒有別的,也不是他吝嗇,是實在捨不得那些足夠一個團使用,但是在這些機槍身上卻不夠一個小時使用彈藥。
在戰鬥之中他寧願使用笨重的多,射速與這種機槍相比,可謂是奇慢的九二重機槍。當然要不是他全旅的馬克沁重機槍,加在一起只有不到兩挺的話,他更寧願使用效能更好馬克沁重機槍。
九二式重機槍的確笨重了一些,但好在射擊精度高。最關鍵的是與這種每分鐘一千發射速的機槍相比,每分鐘最高不過五百發的射速,簡直是太節省彈藥了。至少不必掏空了步兵彈藥,來養活這位大爺。
但在這場戰鬥之中,他將所有的六挺之前一直不捨得用的MG三四機槍,全部拿了出來。甚至不惜從步兵手中每人集資二十發子彈,專門保障這種機槍使用,可見這個旅長對此戰的重視。用他那位政治部主任的話來說,真可謂是砸鍋賣鐵了。
而在兩側的山地上,則放棄了對一些小山包的控制。將所有的火力,都部署在兩側山地的制高點上。火力部署的位置,雖說沒有放在山脊上,而是放在了山腰上。但所有制高點上的火力點,都成交叉射界。其部署的高度,也不低於那些小山包的高度。
這樣無論日軍集中兵力攻擊那裡,都可以受到周邊交叉火力的打擊。這個部署,可謂是用心良苦,也的確起到了相當的效果。在發現自己又一次被伏擊之後,岡島重敏大佐的突圍行動,無論向那個方向突圍,都遭遇到了空前密集的火力打擊。
面對著四面火網一樣的戰場,岡島重敏大佐知道如果突不出去,自己與僅剩的這點兵力將會全部陣亡在這裡。唯一的選擇,就是集中兵力向大麥溝一線強行突圍。只要開啟大麥溝,自己的部隊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岡島重敏大佐,沒有任何猶豫的集中了所有能集中的兵力,所有可以集中的火力,全力向大麥溝這個熱河山區常見的,只有十幾戶人家的自然屯發起輪番的攻擊。而其他方向,則集中部隊搶佔幾個敵軍只以火力控制的小山包,與敵軍對射試圖壓制住敵軍的火力。
面對著火網一樣的大麥溝,他的攻擊兵力無數次衝上去,又在敵軍密集的機槍火力之中,無數次的被打了回來。正面突破失敗,側翼突破的兵力剛一展開,就被敵軍側後方打過來的一頓迫擊炮彈,又給炸了回來。
急於突破大麥溝一線,以便逃出生天的岡島重敏大佐像是發了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