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全面進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全境,包括寮國與柬埔寨境內。目前持續調集兵力進入東南亞的日軍,已經於上週進入了暹羅,控制了暹羅全境,並逼迫暹羅與其簽訂了《日暹條約》。”
“透過這些手段,日軍取得了柬埔寨的磅遜港與暹羅海軍的主要基地,以及取得了暹羅境內所有交通的通行權利,並且控制了柬埔寨與暹羅境內的主要空軍基地。在加上日軍佔領的西貢海空軍基地,日軍轟炸機與海軍艦隊從這些地方出發可以將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以及英屬東南亞,甚至英屬印度都納入作戰半徑之中。”
皮爾遜口中日軍在東南亞的活動,多少著實讓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的楊震吃了一驚。對於日軍進入已經實際在日軍控制下法屬印度支那的柬埔寨與寮國,也就是後世的寮國,楊震到沒有感覺到意外。
此時已經進佔了整個法屬越南的日軍,已經實際控制了法屬印度支那。此次的行動,只不過是他們進佔法屬安南南部行動的一個後續。寮國與柬埔寨,在戰略地位上到是遠沒有暹羅重要。
日軍進佔這兩地,不過是想要徹底控制這兩個其餘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地,尤其是生產大米的柬埔寨,以滿足其越來越大的戰爭消耗,並減輕國內因為大量徵兵以及戰爭消耗,對國內經濟、農業的影響。
這兩國在後世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產區,尤其是擁有洞薩里湖這個東南亞最大淡水湖的柬埔寨更是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之一。在海路暢通的情況之下,該國每年稻米產量除了自用之外,再加上越南的產量。甚至完全滿足日本國內的大部分需求。
在大量徵兵,以及國內各個工廠為了保證戰爭所需,大幅度招收工人以滿足需要的情況之下,日本農業產量長期徘徊不前。為了滿足國內需要,尤其是供應越來越龐大的軍隊所需,在法屬印度支那已經取代法國成為實際統治者的日軍,進入柬埔寨與寮國就很正常了。
在加上柬埔寨是法屬印度支那最大的橡膠種植地,其橡膠產量雖然比不上英屬東南亞殖民地,但是其產量佔據了整個法屬印度支那相當大的份額。日軍進入柬埔寨,甚至大部分可以緩解美英制裁對其橡膠的需求。並對同樣對橡膠有極大需求的美英兩國,實施**。
但對於日軍比自己所知的歷史,整整提前了三個多月提前進入暹羅,楊震卻相當的意外。暹羅西接英屬緬甸,南接英屬馬來亞,東連法屬印度支那的柬埔寨,其戰略位置相當的重要。而且暹羅雖然不出產石油,但是其盛產大米、橡膠。
日本人控制了暹羅,也就徹底的控制了東南亞的大部分大米產地,以及相當一部分的橡膠產地。更為重要的是不僅僅是農產品,暹羅的戰略地位,也使得日軍進入暹羅,對英屬東南亞殖民地形成了直接的威脅。
日軍進入暹羅可以說直接威脅到英國在緬甸、馬來亞的統治,甚至直接威脅到英國在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安全。以及英國在東南亞最大的堡壘,也是其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新加坡。
其轟炸機從暹羅境內機場起飛,作戰半徑甚至覆蓋了小半個印度,以及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還有整個英屬馬來半島。暹羅的戰略地位,使得日軍在控制了暹羅之後,將東南亞戰場的主動權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如果說日軍在臺灣與西貢的部署,成為一把可以隨時落在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頭上的斧頭的話。那麼日軍此舉,可以說是已經將刺刀頂到英國在東南亞幾個主要殖民地的肚皮上。
日軍進入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暹羅,可以隨時向西發起對英屬緬甸、印度的進攻。向南,不僅可以拿下英屬馬來亞,甚至還可以在新加坡這個英國在遠東最大的海空軍基地的後背上狠狠的桶上一刀。
暹羅的戰略地位,以及其農產品對日軍發動東南亞作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