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王光宇投入抗聯的一個師,以及晉察冀的一個旅,雖然具有兵力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卻無法轉化成絕對的優勢。尤其是日軍控制的馬仗房以東七公里長的最後區域,面積更加的狹長,而且山地縱橫。海拔雖說不高,但是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啃也不是一回事。
儘管關東軍第四軍的主力已經覆滅在海上,固守葫蘆島的日軍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但該部日軍殘部卻依託葫蘆島上的山地,繼續玩命的在抵抗,每一個山頭都要經過反覆爭奪。對於王光宇下的最後通牒,就當做沒有聽到一樣。
面對著日軍頑強的抵抗,以及地形的不利。王光宇乾脆決定,就地利用這支小艦隊,裝上一個步兵團,採取海上迂迴的辦法從敵軍背後登陸,採取前後夾擊的辦法,徹底的解決殘存的這幾千日軍。
在獲得楊震批准之後,王光宇調動了他所屬部隊之中,最完整的一個步兵團在興城上船。但在登陸地點的選擇上,王光宇沒有選擇其他的方向,而是將登陸地點直接放在了葫蘆島碼頭。為了掩護這個團強行在碼頭登陸,王光宇調動了他手中所有能調動的戰術飛機。
而在正面的部隊則集中了一個坦克團,外加兩個步兵團採取兩翼突破的辦法,強行向日軍所固守的最後區域。在推進到了前沿縱深三公里以內的德制二百一十毫米榴彈炮,以及大量的掩護炮群掩護之下,實施強行穿插作戰。
打掉了那兩門**式遠端加農炮,王光宇的炮兵在前線活動的餘地一下子大了很多。打紅了眼的炮兵,甚至將那幾門德制二百一十毫米榴彈炮,直接推到了距離前沿日軍陣地僅僅三公里的地方,直接對日軍防禦體系轟擊。
王光宇在正面加大了攻勢的力度,讓負責指揮留守的關東軍第四軍高階參謀牧達夫大佐,明知道有些不妥,但也只能將手中最後一點機動力量中的大部分,以及最後一個反坦克炮中隊,也全部投入到了北面大荒地一線加強防禦力量。
作為第四軍負責作戰的高階參謀,牧達夫大佐對當面抗聯突然加強攻勢力度,產生了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的確之前敵軍進攻路線和地域,始終受到自己炮群利用狹窄的地形,敵軍兵力施展不開的特點壓制著。
可以說沒有那些數量龐大的炮兵,以及經過精挑細選的有利陣地,利用交叉火力封鎖住敵軍進攻路線。在戰鬥之中給敵軍以巨大的殺傷,再加上藉助著地利之便,硬生生的將敵軍頂在了葫蘆島的北部。
在敵軍坦克叢集攻勢之下,整個葫蘆島早就丟了。第四軍主力也不用再去海上轉悠一圈後,去海龍王那裡報到,而是直接就會就地在葫蘆島被趕下大海。牧達夫大佐可沒有認為,即便是軍主力都在,也會頂住太長時間的。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
當初運輸船數量有限的情況之下,為一次性儘可能多的撤走部隊,撤離的時候將除了步兵炮和部分山炮之外,所有重武器全部留下的軍主力在撤離後,留下的超大規模炮群,可謂在作戰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些炮兵在之前戰鬥之中,為第四軍堅守葫蘆島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牧達夫也明白這些炮群,也成了敵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只是他沒有預料到,敵軍採取辦法從海上拔掉他們奪取葫蘆島的這根刺。不過這一戰雖說他損失掉了絕大部分炮兵,但是也變相給他提了一個醒。
現在自己的炮兵已經大部被擊毀,敵軍這個時候加強攻勢,看起來倒也不缺乏正當的理由。但作為眼下葫蘆島戰場,這幾千日軍殘兵敗將的最高指揮官牧達夫大佐。卻依舊以他高階參謀的一貫敏感性,認為敵軍的此次動作,至少不會在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尤其是抗聯在遼東半島,實施那次登陸作戰的前車之鑑,就擺在自己面前。船小、船少,似乎並不足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