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毫米坦克炮,相當讓抗聯的一線指揮員感到吃驚。這個威力幾乎與日軍所有坦克裝甲車輛之中,對抗聯坦克叢集威脅最大的一式炮戰車已經大致相等了。
就算在通州戰場抗聯的坦克部隊,被日軍投入的一式改型坦克,擊毀了當時參戰部隊的大部分。但那時的戰損主要是因為參戰部隊過於大意,被敵軍靠近五百米左右的近戰之中。這次可是絕對不一樣,日軍的坦克還是第一次,能在八百米的距離擊穿自己的主裝甲。
在這場戰鬥之中,日軍很注意發揮自己火力上的優勢,改變了原有加大馬力靠上去打近戰。結果卻因為坦克自身的缺點,以及抗聯採取相對應的戰術。被抗聯坦克以精確的遠射,一輛輛的擊毀在衝擊的路線上。
而是轉為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眼下利用野炮改裝的坦克炮,威力大、射程遠,精度也相當高的優勢。與抗聯坦克部隊,保持在六百米以上的距離,不斷的採取機動對抗的戰術。轉為採取抗聯之前採取的戰術,試圖將抗聯的坦克群消滅在衝鋒的路上。
日軍在戰術上的這一改變,以及坦克效能出乎抗聯預料。使得這一場日軍不過投入兩個中隊的坦克戰,到成了抗聯坦克部隊在與日軍坦克,進行的正面對戰之中,單次戰鬥損失最大的一場戰鬥。
好在抗聯的一線指揮員經驗豐富,在發現日軍坦克火力明顯增強之後,立即下令將原本密集的衝鋒隊形立即散開。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M四坦克觀瞄效能好,炮塔轉動速度快,因為裝備了火炮垂直穩定器,在行進間射擊精準的優點。
採取以排為建制採取多路出擊,拉大各輛坦克之間的距離。所有的坦克,絕對不要形成縱向攻擊序列,在進攻的時候要向日軍坦克叢集兩翼散開,儘可能的採取行進間精確射擊,力爭開火即命中的戰術。
在仔細觀察過日軍這款新式坦克之後,一線指揮員要求部隊,第一炮就要命中敵軍坦克暴露在炮塔外很明顯的駐退機。儘管這種戰術上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坦克叢集的衝擊力,但是也迅速的將戰損降了下來。
在一線指揮員快速的調整戰術之後,有效的利用了日軍這款坦克改裝火的弱點,成果是相當的見效。日軍炮塔轉動緩慢,坦克炮的射速又遠不如抗聯的美製中型坦克。局面雖說沒有如以往那般一邊倒,儘管還能勉強的抗衡,但局面越來越不利。
而日軍方面這款新式坦克,儘管首輪炮戰之中表現出色。第一次在八百米的距離上,擊毀了抗聯的中型坦克,可謂是首開日軍坦克戰中的作戰記錄。一改原來在五百米開外的距離上,只能被動挨打的現狀。
但過於草率的改動,也造成了進入實戰後,這款坦克的毛病百出。能夠取得的均勢,維持的時間並不長。好在部署在其縱深,使用高炮射擊指揮儀指揮的八八式高炮威力大、射程遠,給予了其相當的支援。才沒有讓這兩個日軍戰車中隊,在第一時間之內就被打垮。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
吃夠了抗聯坦克炮威力的華北方面軍高層,不顧技術人員以及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長高澤英輝大佐的堅決反對,逼著技術人員臨時改裝的這款坦克,火力的確比之前的型號上升了一個檔次。
也的確具備了與抗聯中型坦克相互抗衡的能力,使得日軍第一次有了可以在火力上與抗聯抗衡的戰車。但畢竟一款新式的武器的設計以及改動,是需要大量的科學論證和系統研究的,不是你想要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
一味的蠻幹只顧著加大火炮的威力,卻從沒有想著從彈上著手,改進老式的穿甲彈這種更加捷徑一些的道路,只想著給坦克增加大口徑的火炮。沒有經過詳細的論證,以及相對充分的實驗,投入到實戰之中後毛病也是百出。
用原本就大威力的野炮臨時草草改裝的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