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真的沒有看得起對手?
內山英太郎認為此戰大本營犯了幾個錯誤,第一點就是太過於貪婪了。不管山西戰場再重要,但是在晉北丟失,整個山西戰場已經門戶大開。整個山西戰場已經是四面受敵,第一軍的優勢已經是蕩然無存。
而眼下在山西戰場無論是兵力還是控制區,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的十八集團軍部隊,在得到東北共軍支援之下,整個已經脫胎換骨,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有了很大提高。今非昔比,再不是那支除了意志堅定之外,整體卻是缺槍少彈的武裝了。
在這種態勢之下,卻還是死咬著山西戰場不放。就為了保持對陝西的攻勢態勢,搞得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批的兵力被牽制到山西戰場,非但不能脫身無力給與河北戰場任何支援,而且還自身都陷入難保境地。
如果當初河北戰場,不應該說平津戰場剛一打響。第一軍主力立即擺脫周邊華北共產軍的騷擾與牽制,集中兵力東出太行山,形勢也不會惡化的這麼快。至少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增援的平津一線,不會丟失的如此快。而平津一線丟失,整個河北的門戶全部敞開。
山西表裡山河,戰略地位的確重要。可河北和平津一旦有失,第一軍就整個成為一支孤軍,戰略位置再重要又有什麼用?到時候非但無法在整個中國戰場戰略格局之中,起到大本營期待他們起的作用,大本營還要為救援第一軍頭疼。
如果去年會戰結束,大本營果斷放棄山西戰場,將山西交給重慶方面第二戰區。利用中國人自己內部的矛盾之中漁利,效果肯定要好的多。大本營該捨棄的時候沒有捨棄,導致了距離河北戰場最近的一支援軍,眼下只能坐困孤城。現在同意了,卻是已經晚了。
第二點就是對敵軍南下力度的判斷不足,總認為在滿洲眼下還依舊處在關東軍與朝鮮軍兩面夾擊之下,敵軍是不敢抽調過多兵力進關南下作戰的。結果整個判斷失誤,造成了一開始華北方面軍投入的兵力不足。
導致此戰一開始在全域性上,整個華北方面軍始終處於被動之中,更是導致了北平的丟失,拱手將整個華北的交通樞紐送給了敵軍。這一戰華北方面軍打的太憋屈了,要是當初北平戰場再多三到五個師團,北平戰場絕對不會丟的那麼快。
第三點對敵軍南下的戰術運用,還是做出了整個錯誤判斷。認為以北平周邊的地形,乃至整個平津周邊地區的地形,不利於敵軍大規模的集中坦克叢集。對平津戰場周邊敵軍可能會投入的坦克數量,判斷出現了嚴重的失誤。
儘管在去年晉綏作戰的時候,已經出現敵軍坦克叢集橫穿整個陰山,突然插入綏南戰場的戰例。即便是作為對手,對於抗聯採取的這一手,內山英太郎也不得不說一聲精彩。可今年對敵軍的坦克山地穿插戰,大本營甚至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都沒有怎麼重視。
只是找了幾個當年蒙疆駐屯軍的參謀,到平西與平北看了一遍,將北平周邊的山區與當年整個陰山做了一定的比較。認為除了幾條公路之外,其餘的地區敵軍無法使用坦克打一場穿插戰。
因為去年敵軍橫穿陰山,也是利用陰山山脈中的公路和隘口。北平周邊的山區,比當年的陰山還要崎嶇。幾個隘口也都是極其險峻,並不利於坦克行動。只要控制住幾條公路,敵軍的坦克叢集不可能翻越。
除了對幾條公路保持嚴密的控制之外,對北平周邊的山區未做任何的重視。整個防禦除了西山之外,將大部分的兵力都放在了平北。結果又是被人家,在還是被認為不可能穿插的地區,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鬼知道敵軍是怎麼從平西那麼險峻的山區地形之下,將上百輛坦克穿插過來的。但對於大本營來說,之前已經捱了一巴掌,卻還是沒有長記性,這就是整個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也造成了北平戰場過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