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及從平壤分廠抽調了大部分的裝置,補充進這個兵工廠。
並將關內中國派遣軍設立的幾個兵工廠,所有的工人和裝置,以及技術人員全部合併到奉天兵工廠之內。從國內調集了大批的技術人員,在短時間之內搶修了被炸燬的輸變電裝置,以及運輸體系。
此次戰役結束不到兩個月,奉天兵工廠就恢復了生產。雖說產量與之前可以供應整個侵華日軍沒有辦法相比,但是輕武器彈藥卻可以基本滿足戰後關東軍的需要。並能為關內日軍作戰,提供一部分的輕武器彈藥。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抗聯與美軍對日本本土轟炸強度越來越大,兵工廠的產量因為猛烈轟炸而銳減,甚至在本土與朝鮮已經陷入無法開工的情況之下。日軍大本營利用南滿地處中國東北,抗聯對其轟炸投鼠忌器,而始終沒有遭遇到猛烈轟炸的態勢。
將東京陸軍兵工廠整體,與仁川工兵廠主體,搬遷到了旅大和丹東各一部分。將小倉兵工廠、仁川兵工廠輕武器部分,搬遷到了奉天,與奉天兵工廠合併,以保證陸軍武器彈藥的供應。
沒辦法,抗聯轟炸日本本土和朝鮮的日軍軍工基地幾乎是毫不手軟。而且專門採取地毯式轟炸,對日本軍工產業密集的城市進行轟炸。試圖從根子上,將日本本土的軍工生產能力,連根的拔起。
但對聚集了大量中國人的南滿,除了旅順海軍基地捱了美國人炸之外。對整個南滿地區的轟炸,卻是蜻蜓點水一樣。最多隔三差五過來,丟幾枚小炸彈意思、意思。與被炸的一片狼藉的日本本土相比,整個南滿是異常的安全加安靜。
被抗聯力度越來越大的轟炸,以及隨著戰爭發展,也投入的越來越多的轟炸機進行對日轟炸的美軍狂轟濫炸之下。被轟炸的在本土幾乎站不住腳的日本陸軍,只能找地方給自己的兵工廠搬家。
要不然怎麼辦,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該死的中國人,將兵工廠以及兵工廠所在的城市統統的炸光?該死的中國人,就像一群跗骨之蛆一樣的盯上了陸軍。只要有陸軍兵工廠的城市,無一不被他們轟炸的底朝天。
而近在咫尺的海軍基地和兵工廠,哪怕就在其轟炸目標之內,他們也不去動一個手指頭。半年的時間,本土六大兵工廠外加朝鮮仁川兵工廠的產量已經下降一半。在這麼挨炸下去,前線的陸軍部隊所有的槍炮恐怕都要斷糧了。
儘管一向都喜歡背後下刀子、陰人,向來是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的日本人,心裡面明鏡似的知道抗聯這麼做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他們很清楚,這些中國人的目標就是逼著他們將工廠搬到滿洲,以方便他們在地面上攻擊。
等這些兵工廠落到他們手中之後,可以隨即成為他們自己軍工生產的有力幫手,短時間之內讓其軍工生產能力翻番。到時候帝國陸軍的軍工生產能力下降一半,無法補充戰損,力量會整個來一個此消彼長。
就算他們沒有打這個主意,但是一旦合併後的奉天兵工廠遭遇到任何的危險,那麼對於帝國陸軍武器裝備的補充,尤其是輕武器的補充,絕對是致命的影響。他們這一舉動,即便是沒有將兵工廠據為己有的想法,但肯定也抱著一鍋端的念頭。
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
但本土的形勢對於日本人來說卻是形勢逼人,不搬是不行的。再不搬,任由形勢發展下去,整個日本陸軍上下就全部斷頓了。而且再不搬,除了已經炸成一片平地的東京和朝鮮仁川之外,大阪、名古屋、小倉、相模這些城市,連同那裡的兵工廠,也徹底的保不住了。
到四三年中這些城市絕大部分只剩下了一半,大阪與東京一樣,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區。如果在不趕緊找地方搬遷走。萬一相當於一個火藥桶的兵工廠被徹底的炸燬,剩下的一半恐怕也難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