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邊一直戰鬥下去。”
“但您們二位,永遠是我杜開山的首長。這些年在您二位麾下戰鬥生活,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更是我人生之中最光彩的一頁,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收穫。兩位首長,無論我走到天涯海角,我都是您二位手下的兵。”
說完這番話後,杜開山在給楊震和郭炳勳敬了一個軍禮後,轉身離開臨時作為司令部的這所小院子。跳上院門外他的汽車,向釜山港疾馳而去。他不敢在停留下去,他不想讓一號和三號,看到他眼中的淚花。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這個時候的杜開山,眼中卻不由自主的含滿了淚水。正像他說的那樣,這些年在楊震與郭炳勳麾下戰鬥的經歷,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收穫,也是最難忘的經歷。
正是在楊震與郭炳勳的嚴格教導之下,他從一個川軍的排長,短短的幾年之中成長為一名指揮幾萬,甚至十幾萬大軍的高階將領。坐在汽車上,這些年的一幕幕,就像一部電影一樣在他腦海之中不斷的回放著。
如今政委調走了,王光宇與陳翰章也調走了。那些曾經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中,一同戰鬥過的老戰友,大部分如今都已經是天各一方。杜開山知道也許等到自己從日本返回,迎接自己的不再是那些自己熟悉的上級和戰友。
其實杜開山臨別時勉強含著的淚水,儘管他掩飾的很好。但楊震依舊清楚的看到了。只是他沒有說出來。杜開山心中想著什麼,對他很瞭解的楊震還是知道的。他之所以沒有說出來,是不想增加杜開山臨別時候的傷感。
不僅僅是原來先後被調走的總指揮、李延平、王光宇、陳翰章等人。還有眼前的郭炳勳,也即將要離開。中央已經批准以抗大山東分校為基礎,成立一所培養團以上指揮人才的指揮學院,由郭炳勳擔任院長,而這個指揮學院的地點設在了石家莊。
郭炳勳能夠得償所願,這一點楊震很為他開心。這份調令此刻就在楊震的身上,也就是說下一個調走的將會是郭炳勳,而對於這所軍事院校的地點,楊震沒有去做爭取,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再不情願,曲終人將散的那一幕都要到來的。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結局 離別
執行命令的兩個人先後離去,讓這座位於釜山郊區的日式小別墅,陷入了沉寂之中。在杜開山走後,已經在最快時間之內,此刻已經從勝利帶來的喜悅之中走出來的郭炳勳。看了看面無表情的楊震道:“一號,我還是多少有些擔心。多年來的軍國主義教育,已經深入到日本軍隊從上到下所有軍官和士兵的腦袋裡面。”
“雖說日本天皇已經下達命令投降,但日本軍隊中的死硬派,必將不會甘心就怎麼投降。我軍在日本宣佈投降之後,立即登陸採取行動,會不會受到日本軍隊中的死硬分子抵抗或是偷襲?單靠空中威懾力量,恐怕很難壓制日本人的垂死掙扎。”
郭炳勳的擔心,楊震笑了笑道:“老郭,你放心吧。日本人也許會有小的抵抗,但是大規模的抵抗,他們是不會有的。日本人無論是人還是畜生,但是有一點我卻很欣賞,那就是執行力和服從性。”
“他們心中神一樣的天皇都低頭了,除了少數死硬分子之外,大多數人是不會做這種違背天皇意願的事情。我為何將登陸的時間,定在十六日的上午,而沒有立即的登陸。就是讓某些該發生的事情,讓他們今天一次性都搞完,給我們騰出一個乾淨的地方。”
“老郭,我之所以沒有和你講明白這些行動。是因為我的這種做法,儘管在西方已經是習以為常。但是在講究以德報怨的中國人之中,會引起很大的非議,我們自身也會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有些事情我一個人承擔,總比把大家都攪進來要好的多。”
“近年國人近學日本、學蘇聯,遠學歐美,卻忘記了當年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