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缺乏相應的變通,也是他的一個弱點。不僅是他自己,政工幹部出身的指揮員,絕大部分都有這個毛病。
大局觀極強、心思細膩,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執行命令也異常的堅決,但是在關鍵的時候變通能力略差一些,這是政工出身的幹部普遍身上帶著的問題。與單純的軍事幹部相比,政工出身的幹部,往往少了一種從骨子裡發出的兇悍作風。所以在一定的時候,需要給他們加把火、升升溫。
對於這樣的幹部,有時候就需要點一點。但是從根子上,還是要保護他們的這種幹部。畢竟那個指揮員,都喜歡執行命令堅決,一點折扣都不打的下級。這是一個優點,但在獨立作戰的時候,在一線指揮上又經常會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毛病。
所以在對陶淨非使用上,楊震一直沒有將他放在主要的戰場。一般都是部署在配合正面突擊的側翼穿插或是淺縱深迂迴,或是放在阻援、掩護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將他放在主戰場上的次要方向。
在這種位置上作戰,往往就需要陶淨非這樣執行命令,一點折扣都不打,卻又具備一定韌性的幹部。對於楊震來說,陶淨非與王效明是優秀的將才,但絕對不是一個帥才,至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
在正面的突破或是大縱深迂迴穿插的時候,楊震還是喜歡用陳翰章與杜開山,雖然杜開山這個傢伙,因為總是搞出一些狀況讓他頭疼。但無疑杜開山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也是楊震需要的。
而王光宇在楊震的眼中,已經是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否則楊震也不會將整個東北戰場,交給郭炳勳與王光宇負責。而郭炳勳與王光宇兩個人之中,郭炳勳是負責全域性以及戰略上的問題。真正的一線實際作戰指揮,郭炳勳並非是強項。
東北戰場一線具體指揮,主要依靠的還是現在擔任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也是唯一一個副司令員的王光宇。如果說王光宇還一些弱點的話,那就是在戰略策劃上還欠缺了一點火候。但在穩重性上,卻是全軍包括自己在內無出其右者。
楊震知道隨著軍事理論的發展,戰爭模式的不斷在改變,以及新式武器不斷的出現,現代戰爭複雜性只能越來越高。在軍事指揮上,不可能出現什麼都精通的全域性類人物。術有專攻,即便是具備合成指揮能力的將領,也不可能成為精通陸海空三棲的全通人才。
在現代戰爭模式之下,每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都是由無數密切合作的零件構成的。任何一個方向級指揮員,就像是這個機器某一個部位的操縱員。操縱員選不好,機器運轉的自然就不會流暢。在每一個位置上放上適合的人選,才是作為一軍之首最應該做的。
作為一軍統帥的楊震,在用人上的心思,陶淨非自然不會清楚。但楊震既然說了就在這裡等著,知道他性格一向是說到做到的陶淨非也就不敢深勸。而且也許長期在楊震指揮下作戰,對於楊震這個比自己年輕好幾歲的上級,已經養成一種盲目的信任。
自從楊震抵達天津前線後,陶淨非莫名就感覺到底氣足了許多。一號在自己指揮部中坐鎮,讓陶淨非一下子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他立即召集作戰參謀,針對楊震的要求準備拿出一套新的方案。同時根據眼下戰局的發展,具體調整戰術上的安排。
其實不用怎麼研究,戰術上調整的方案,陶淨非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路和想法。只不過之所以一直沒落實,是因為他自己還在猶豫之中。現在這個決心一號已經幫他下了,那麼他也就沒有什麼在顧及的了。
方案很快便拿了出來,戰術調整也已經部署下去。不過唯一的困難,就是海河兩岸的日軍高炮陣地具體情況,天津地下黨的同志也無法提供。因為早在抗聯圍城之初,整個天津城區,距離海河兩岸距離河岸五百米的範圍之內,就已經被日軍嚴密封鎖,嚴禁任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