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時間之內無法搶修的戰損裝備,大多數都是主動炸燬之後放棄,甚至壓根就是直接的拋棄。
而且面對著德軍優勢的坦克炮火和反坦克炮火,裝備易燃汽油機的美軍坦克在捱上幾炮之後,也大多數徹底的燒燬和被炸燬,而沒有什麼搶修價值了。所以超過美軍的搶修水平,其實水分是很大的。但是達到了德軍標準,遠遠超過蘇軍的搶修水平,卻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這個戰車搶修率如此之高與日軍的火力,尤其是反坦克火力遠遠無法與德軍相比有相當大的關係。整個二戰之中除了一式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之外,日軍唯一能依靠的有效反坦克武器,就是九零式野炮。
雖說日軍在戰時,為了對付抗聯以及美軍坦克,引進並仿製德制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但是小氣的日軍只肯使用老式的鋼芯穿甲彈,拒絕生產昂貴的鎢芯穿甲彈。使得這款在歐洲戰場起到了相當大作用的反坦克炮,在中國戰場的表現並且比日軍一式反坦克火炮好到那裡去。
在整個戰爭期間,日軍給抗聯坦克部隊的最大威脅就是九零式野炮。至於其他的反坦克武器,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只要沒有被日軍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在近距離之內直接命中,戰損的坦克基本上都可以進行維修。
不過儘管有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德軍戰俘中的技術人員,給抗聯乃至幾年後的整個解放軍的戰場保障與維修能力,都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和相當過硬的基礎,甚至可以說整個底子都是這些德國人給打下的。而這種影響,一直持續了幾十年。
這些帶來了抗聯最需要的高標準工藝和技術的戰俘到來,不僅改善了抗聯之前薄弱的戰損裝備維修和保養能力,同時也為抗聯仿製美製和蘇制汽油、柴油發動機,以及飛機發動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而且抗聯還用這些德國技術維修保障人員之中的工程師級別的人物,在蘇聯人和美英轉交的德制六輪和八輪裝甲偵察車的基礎上,加裝單管的二十三毫米高炮或是美國人援助的二十毫米厄利空高炮,加上美國援助的裝甲車用鋼,研製出世界上第一種輪式步兵戰車車。與美德製造的半履帶裝甲車一同,大量裝備裝甲師屬機械化步兵團。
只是m三輕型坦克上,裝備的是兩臺總計達到二百五十馬力功率的發動機,對一輛裝甲運兵車來所明顯有些過大。所以在這款輪式步兵戰車上,每輛只裝備了單臺功率也達到了一百二十馬力的發動機。
不過雖說因為後置發動機,使得步兵上下車,只能從兩側的小門之中進行。而且因為是輪式車輛,只能抵禦小口徑武器的射擊,以及越野能力稍差。但是卻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大幅度伴隨坦克作戰降低步兵傷亡的問題。
雖然這種世界上第一種輪式步兵戰車的效能只是一般,但因為使用抗聯仿製的美製m三輕型坦克使用的汽油發動機,以及優秀的裝機鋼,大致效能也接近了幾十年後蘇制btr七零型裝甲運兵車的標準。
而火力和防護效能,要比只裝備了一挺十四毫米機槍的btr七零裝甲車強的多。效能更是遠比現在各國作為主力的半履帶裝甲車要優秀的多。不僅火力和防護性更強,而且機動效能也相差無幾。
除了世界上第一款輪式步兵戰車之外,抗聯還利用德國人對機械天生的敏感性和天分。利用戰損程度已經達到無法修復的德國三號和四號坦克底盤,研製並製造了一批世界上第一批履帶式的步兵戰車。
只不過因為可以選擇的坦克底盤本身的數量少,以及工藝相對複雜,而只有百餘輛的產量,只裝備了一個獨立機械化旅。與生產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輛的輪式步兵戰車相比,簡直少的可以直接忽略掉。
沒有辦法除了底盤要求高之外,還因為這種改進,幾乎相當於整個重新設計。將坦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