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毫米野炮,也因為大部分都是一戰時期的應急產品,也都到了報廢的時候。火炮的本身老化,再加上日常高強度的訓練,也加快了這些火炮的報廢速度。
當然這些火炮出現事故之中,不單單是火炮的問題。抗聯在很多戰鬥之中,超過標準強度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楊繼財在阿魯科爾沁旗那場炮火屠殺之中,大多數的七五野炮都打出了超過標準射速將近一倍的炮彈。
至於其餘的一百毫米榴彈炮、一五零榴彈炮,其發射速度也普遍高於標準射速,超過一半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一個小時的炮擊,打垮了第七師團的主力,將總部調運到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炮彈打出去八成。這個火炮的射速不大大的超標,根本就無法做到,也不可能形成足夠密集的彈幕。
而這種現象在其他的部隊,也相當的普遍。七師裝備的兩門四一式山炮,在一場戰鬥之中短短的三分鐘之內,打出去近八十六發炮彈。而四一式山炮,即便是新制造的新炮,最大射速也不能超出每分鐘十發。八十六發炮彈,幾乎相當於這兩門山炮每分鐘打出去近十五發炮彈。
這種高強度的使用,無疑在另外一個方面加劇了本身就是二手貨,甚至是三手貨,很多已經有相當老化的火炮報廢的速度。別說老炮了,就算新制造的火炮,也禁不起這麼高強度的使用。
不僅配備在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炮兵,多次出現炸膛導致炮兵傷亡的事情。七師的那兩門四一式山炮雖然沒有炸膛,但是也是戰後因為高強度使用,膛線幾乎磨平。經過檢驗全部,已經沒有維修的價值,只能報廢處理。
儘管總部已經再三下令,在不必要的情況之下,儘可能的減少火炮使用方面的浪費,並嚴格控制火炮使用強度。因為這種情況,不僅僅意味著加速火炮報廢的速度,同時也是對炮彈的一個相當大的浪費。抗聯的底子這麼薄,別說火炮了,就是炮彈這麼打下去也實在有些吃不消。
但是對於火炮使用方面,很多的部隊依舊出現了浪費嚴重的情況。在新京北戰場上,甚至出現了打一個日軍中隊反擊作戰,即動用野山炮連各兩個外加上一零七火箭炮連,八二迫擊炮和一二零迫擊炮各一個連,一個火力覆蓋即打出去上千發炮彈的戰例。
在攻堅作戰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對日軍一個普通的工事群,即動用一個炮兵營,甚至更多炮兵的情況。實施火力攔截的時候,無論增援的日軍出動多少兵力,多層次、交叉的彈幕射擊是相當普遍現象。
但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又使得總部對炮兵使用無法控制太嚴,以免影響戰鬥進展。畢竟目前抗聯主要的地面火力支援手段,還是以炮兵為主。這就造成了部隊之中火炮,尤其是師屬火炮普遍使用過度,炮彈消耗量越來越大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之下目前抗聯使用的部分火炮,尤其是使用量最大,也是使用最頻繁的師屬火炮,相當一部分都到了必須更換的時候。而眼下在戰場上,想要繳獲日軍火炮,也越來越困難。
此次會戰,雖說到眼下已經全殲了日軍幾個師團。但是繳獲的完整火炮,並沒有多少。日軍在戰鬥失利的時候,會將所有無法攜帶或是已經沒有炮彈的火炮,儘可能的全部炸燬。現在繳獲的數量不足,無法滿足需要。如果再尋找不到來源,恐怕會影響部隊在今後的戰鬥力的。
按照郭邴勳的估算,按照今年對火炮的使用強度來看。此次會戰結束之後,至少要有五十門以上的七十五山野炮,以及相當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尤其是波蘭製造或是法國製造的野炮只能退出裝備序列。
儘管知道楊震這麼做,也是一種在自身目前還無法制造身管火炮之下的無奈選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郭邴勳也是很清楚的。但這一千輛美製卡車,對於郭邴勳來說還是相當的不捨。
這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