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你加點?老郭和老高都不吸菸,我偶爾吸點。全總部就你一個吸菸的,你又是政委,這點照顧還是該給的。也要省下點錢,改善一下家庭生活。你家的那幾個孩子可都在長身體的時候。再說,你這個堂堂大軍的政委,家裡連塊豆腐都吃不起,這那像話?”
對於楊震的關心,李延平卻是搖了搖頭道:“我不能開這個頭,這不是一兩條煙的事情。規定是規定,必須嚴格執行。如果我們這些制定規定的人,都不能帶頭執行,反倒是違規,這還有誰能在遵守規定?我每個月四條煙,已經是特殊照顧了。再多,就是搞特殊化了。”
“我家庭是人口多,孩子也多。不過你嫂子雖然在軍區被服廠不發薪金,但軍區不是還給三塊錢的補助嗎,每個孩子又都有一塊的補助。我又享受供給制,吃穿也都是部隊的,實際上每個月的津貼和伙食尾子都能省下的。用來吸菸是夠了。”
“再說,我的津貼每個月十塊,都是按月發放的,比下邊戰士多了六七塊錢,每個月還多少能分到一些伙食尾子。下邊的戰士,由於資金緊張,兩塊錢的生活津貼很少有按時發放的時候。我們這些做首長的,能按月領到,已經是搞特殊化了。不能再多拿了。”
作為政治委員,李延平諸事很注意起模範帶頭作用的。在根據地穩固後,楊震便派人秘密南下將李延平的家屬從延吉老家接出來。李延平在家屬抵達根據地後,卻沒有讓妻子坐享其成的在家裡當一個官太太,而是將做的一手好縫紉活的妻子送進了軍區被服廠,幾個孩子則交由母親看管。
他的妻子雖然在軍區被服廠工作,但按照規定除了看病可以到衛生處免費之外,即不享受薪金,也不享受供給制待遇。孩子多,兩個兒子又都處在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歲數,一張嘴比李延平還能吃,還有老母親要供養。
雖然部隊每個月發給三塊錢的家屬津貼,每個孩子一月一塊的生活補助,但刨除去購買糧食和生活用品之外,已經所剩無幾,日子依舊過的緊巴巴的。除了不用每天在東躲西藏,提心吊膽。在沒有作戰的時候,每個月能享受到幾天一家團聚的生活之外,還不如在老家種地生活的好一些。
由於資金緊張,有限的資金既要維持不斷擴編的部隊日常所需,還要大筆的投資在軍工上。尤其軍工,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甚至有的時候為了維持軍工生產,部隊的生活費都是東拼西湊的,很多的時候只能撥付一些基本的生活費。
所以在根據地建立後,楊震便明確規定部隊家屬中凡是丈夫津貼在七塊錢以上的,在軍區被服廠工作的一律不享受一般工人每個月十塊的薪金,只是由軍區每個月發給三塊錢的生活津貼,有孩子的一個月一個孩子加發一塊生活費。就是承擔的是技術工種,也不享受。
不光是被服廠工作的軍屬不發津貼,就是在兵工廠這個整個吉東軍區除了被服廠之外,唯一發放薪金,也是薪金最高的地方工作的,就算你是兵工專家也一分錢也沒有。同樣也只領取三塊的家屬津貼。
好在部隊現在的幹部之中,光棍佔了絕大部分。少數有家屬的不是遠在關內,就是早就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少數的抗聯出身的幹部有家屬,也是多數都大字不識一個。不是在建設兵團種地,就是在薪金比較低的被服廠工作。基本沒有在兵工廠工作的。
否則看著自己同在兵工廠從事一樣工作的同事最低每個月十七塊,最高的技術工人甚至達到三十塊的薪金,這不少幹部家裡恐怕要鬧革命了。
不僅對於家屬在地方工作的有這個規定,就算雙方都在部隊,也是一樣。如果兩個人都是軍人,那麼在結婚後,妻子的津貼一律取消,每個月同樣發給三塊生活津貼。最多隻是所享受的供給制待遇不變。
張婷如果沒有犧牲的話,她與楊震結婚後,別看她後勤部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