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補充之外。整個警衛團的所有部隊,一般的戰士步槍只配發了二十發子彈。捷克式輕機槍,也不過一般只有三個彈匣的彈藥。
眼下這個擔負了整個挺進軍最重要大腦最後一道防線的警衛團,實際上已經成為整個挺進軍所有部隊之中,裝備最差的一支,也是彈藥最少的一支。如果像日軍之前的攻勢在來三次的話,恐怕防守村北的守軍手頭有限的彈藥便會消耗乾淨。
二十發的彈藥,在缺乏自動武器,只能儘可能的增強火力密度,又不能輕易拼刺刀的情況之下。就是再怎麼精心計算著使用,也無法支撐太長的時間。畢竟誰也承擔不起,讓這幫傢伙突進村子的後果。
攻擊距離太近,時間根本無法讓守軍做到精確瞄準。制止敵軍攻勢的唯一辦法,就是儘可能的加大火力密度。因為就連機槍都缺乏,只能儘可能的加大步槍的射速的情況之下,想要節省彈藥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可能。
在手中裝備差的情況之下,儘可能的增加火力密度,這也是守軍彈藥消耗比較快的一個主要原因。三次攻擊下來,即便是那些經驗豐富,計算著開火的老兵,最少也打出了手中彈藥數量一半。甚至有的人,除了槍膛裡面還有一個彈夾之外,已經打光了手頭上所有的彈藥。
原來考慮到總部的安全,各部隊包括總部的一些首長在內,也要求儘快給警衛團換裝。但是這些要求都被優先考慮一線作戰部隊的司令員和政委給拒絕了。而且兩位軍政首長考慮到總部一直是跟隨作戰部隊行動,安全還是由保證的。在出發之前,也就沒有在協調彈藥。
而守軍手中平均二十發子彈,即便在精打細算,堅持的時間也不會太多。實際上在第三次攻擊發起的時候,高田泰宏就已經發現,對手的齊射火力,比原來的節奏慢了一些。火力的密度,也與頭兩次攻擊無法相比。
在保衛目標這麼重要的情況之下,還出現這種情況,那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守軍的彈藥已經不多了。步槍子彈剩不下多少,作為守軍主要火力的手榴彈,就是數量再多,又能堅持多長時間。一般部隊的配置,手榴彈數量再多,也是多不過子彈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自己發起攻擊的兵力,在第三次攻擊的時候,摸到了距離對手陣地最近的地方。雖說最後被守軍的手榴彈雨砸了下來,而功敗垂成,但也讓高田泰宏自認為摸到了對手的軟肋了。
如果說楊震沒有調動自己的部隊接防,那麼村北的防線,在日軍幾乎是不停頓的攻擊密度之下,最多也就是再堅持半個小時,守軍彈藥將會全部耗盡。在村東的日偽軍攻勢更加猛烈,兵力也更加多的情況之下,警衛團的指揮員,也只能將有限的彈藥大部分集中到村東。
到時候彈藥耗盡的村北守軍就是再不情願,也只能與對手打白刃戰。但是論起白刃戰的能力來,先不說雙方投入兵力的多少。單就白刃戰這一點,守軍至少要三對一,也許才能勉強取得一定的優勢。這還得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才能取得這個戰果。
是兵力投入一對一,雙方兵力相等。那麼就算挺進軍這邊的守軍都是老兵,但也很難與眼下正處於巔峰狀態的日軍在白刃戰之中取勝。而對於村北並不多的守軍來說,即便是打平,也就意味著輸了。
在高田泰宏看來,到那個時候在自己強大火力壓制下的守軍還能有這麼多的兵力,來與自己打白刃戰嗎?就算他們的手中,還有大量的手榴彈。可是單憑手榴彈,要想阻止自己在村北的攻勢,幾乎是痴人說夢。
到時候,只要村西那邊一打響,村內守軍的主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