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消耗完畢。加上數量又過少,全軍上下也只有這二十四門,目前抗聯又不具備生產能力。
口徑又相對特殊,一五二毫米全世界只有蘇聯一家使用,炮彈無法與其他火炮通用。而且這款火炮,對於抗聯以及中國的交通環境來說,實在是太過於笨重了。所以抗聯並未專門為其生產炮彈,而是在此戰後全部轉為儲備使用。
不過楊震已經答應蘇聯人,如果蘇聯人能夠轉交給抗聯一部分他們繳獲的德國一五零榴彈炮、這批二十四門蘇制ML二零式一五二榴彈炮,抗聯將全部完璧歸趙,交還給蘇聯方面。在蘇聯軍工生產能力恢復之前,補充因為之前蘇軍的大潰敗出現大口徑榴彈炮的匱乏。
至於一二二榴彈炮,再加上王光宇從外蒙蘇軍倉庫順手牽羊搞來那十二門A十九型加榴炮,總數倒是不少,足足有六十多門。但是原有的炮彈,同樣在第一階段已經消耗的所剩無幾。
好在這六十門一二二榴彈炮,與此次蘇聯人轉交的M三零式榴彈炮彈藥是通用的,這個問題可以說現在已經得到解決。但這批當時蘇聯陸軍制式一二二榴彈炮,卻是在抗聯之內很是不受歡迎。
抗聯從蘇聯購買的這批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除了十二門是效能優良的A十九一二二加榴炮之外,剩下的都是老式的一九一零/三零式一二二榴彈炮。無論是射程還是效能,都遠不如新式的M三零榴彈炮。
最大射程不過七千多米,甚至還不如抗聯原來使用的波蘭二手一百榴。與日軍九一式一零五榴相比,差距也相當的大,但是重量上卻是要重的多。即便在面對日軍三八式野炮的時候,也幾乎沒有還手餘力。
與在林西戰場上威風八面,以大射程將二十三師團炮兵壓制的幾乎無還手餘力的A十九加榴炮相比。這批蘇軍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在抗聯之中卻是相當的不受歡迎,甚至很多幹部一提起這批蘇制榴彈炮就頭疼。
但抗聯在前一階段會戰之前中口徑火炮數量缺乏,儘管不受歡迎,不過好賴炮彈的威力比較大。至少要比日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彈的威力,要大上許多。而且也要超過抗聯目前使用的主力中口徑火炮,波蘭製造的一百榴。
再說,有總比沒有要強。但楊震卻無論如何也不敢將這批火炮,放到戰場上直接作為主要壓制火炮使用。射程太近了,再加上蘇制火炮一貫笨重,機動能力很差的傳統,作為主力壓制火炮使用,那是自找沒趣。
經過慎重考慮,也只能將這四十八門火炮編入各師。配備給四個師,作為師屬火炮之中的榴彈炮營使用。但是在會戰之中,這款火炮因為效能與射程的原因損失不輕。到會戰結束,四十八門火炮只剩下了二十七門。
抗聯不是火炮綜合系統全面,輕重火炮齊全的蘇軍,這種老式榴彈炮只用來壓制日軍步兵叢集。而對日軍炮兵**戰,主要依靠的還是效能要優良多的A十九加榴炮與一五二榴彈炮。這種一二二榴,一旦編入作戰部隊就是主力火炮。在射程不如人的情況之下,損失是很大的。
而相對於並不受歡迎的這款蘇軍主力中口徑榴彈炮,之前接收的蘇制七十六毫米野炮,從蘇軍那裡搞來的,加上從外蒙軍手中繳獲的數量不少但也不算多。但相比蘇制一二二榴彈炮,還要不受部隊的歡迎。
這些野炮不是過於笨重,就是已經使用過度,再不就是老式的已經無使用價值的型號。其中從外蒙軍手中繳獲的那幾十門蘇制老式山野炮,因為射程太近、重量太大,而精度也很差,最重要的是遠射威力極小,幾乎無法進行任何校正。
用作火力支援,只能勉強湊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