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盡如人意。”
“一句話,就是慎重太過、魄力不足。這一點從他在西線北方向的指揮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傢伙太過於謹慎了,很多時候指揮上過於拖泥帶水了。這個人適合讓他死守一地,進攻卻不適合他的風格。”
“一旦戰局發生變化,他很難保證牢牢把握住戰局的進展,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最佳的攻防轉換選擇。如果西線正面現在就轉入全線防禦,劉長順是最好的人選。但是眼下西線正面,卻恰恰需要保持相當的大力度的攻勢。”
“過早轉入防禦,只能讓日軍緩過氣來。再說一個二十六師團就想將我的三個師外加一個坦克旅,幾個坦克營的兵力吸引住,他們還沒有那麼大的魅力。那裡的攻勢力度不僅要保持,而且還要加強。”
“而眼下整個西線戰局現在到了關鍵的節點上,我很擔心劉長順的能力上,會很難應對戰局的隨時變化。將杜開山提前調回來,先熟悉一下西線戰局。一旦需要,立即可以調他接替劉長順。有他在總部待命,我們迴旋的餘地就大一些。”
“這個傢伙雖說還略微有些毛躁,但是在關鍵的地方絕對不含糊。而且這個應變能力,在咱們的高階指揮員之中,還是相當突出的。將他放到西線接替陳翰章,其實一直就是最合適的人選。當初我也是有些猶豫,但是最終還是聽取了陳翰章的建議。”
“現在看,當初這個決策下的明顯有些過於草率了。儘管我們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彌補,但是劉長順畢竟是軍事主官。王明貴和楊繼財的各種決策,還是需要圍繞他的思路來進行的。軍事主官不行,一個參謀長和作戰處長是改變不了全域性的。”
“但決策已經下了,現在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現在關鍵問題是看我們能不能應變的準備。我們如果不提前著手準備,等到戰局出現變化的時候,在去抽調人就會耽誤大量的時間。現上轎現扎耳朵眼,到時候什麼就都來不及了。”
“接替人選到了那裡,還要熟悉戰局,還要進行交接,這些東西沒有一段時間是下不來的。但是千變萬化的戰局不等人,給不了我們太多的時間來慢騰騰的做準備。你我都是高階指揮員,都明白錯過一些戰機,我們將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至於陶淨非性格穩重,大局觀強,戰場把握能力雖說不如陳翰章、王光宇幾個人,但是也算的上中上。他與杜開山曾經是老搭檔,彼此性格比較瞭解。對杜開山作戰風格,掌握的比較多。”
“讓他在這個時候去接替杜開山,至少在指揮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與干擾。部隊也不至於因為臨陣換將,而出現什麼混亂。我想調他去,還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其實接替杜開山的最佳人選是王效明,但是現在東線也很重要,調離王效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老郭,水無常勢、兵無常態,對於一個指揮員來說,在戰場上最重要的是對戰局的把握能力。尤其是眼下的西線戰場,指揮員對戰機的把握能力是相當關鍵的。劉長順卻恰恰這個方面是最欠缺的,而我最擔心的也正是這一點。”
“其實我更希望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但是有些事情我們必須要想在前邊。我們提前多做一手準備,總比到時候亡羊補牢更好一些。老郭,戰機稍瞬即逝。我們不能用戰士的生命和鮮血,去彌補我們本應該想到的事情造成的錯誤。”
臨戰換將一向是兵家大忌,這一點熟讀兵書的郭炳勳心裡很清楚,更何況還是兩個方向同時換將。楊震能下這麼大的決心,替換兩個方向的指揮員,說明他心中的顧慮是相當大的。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這麼做的。
楊震的這番苦心,此刻的郭炳勳那裡還會不清楚。儘管還是多少有些猶豫,但郭炳勳最終還是按照楊震的想法,將命令快速的傳達了下去。並派出一架小飛機,去林西將陶淨非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