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會戰,最終鹿死誰手還真的說不準……
抗聯裝備的T三四坦克,雖然參戰的數量只有九十輛。但是這九十輛防護力遠遠超過日軍對抗聯主戰坦克預料的T三四坦克,依仗其防護力與還算不錯的機動能力,在撕破日軍阻擊線戰鬥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再加上最終陸續投入到察東方向的一百餘輛瑪蒂爾達二型步兵坦克,依靠自身的防護能力,使得日軍反坦克火力無可奈何,從正面突破了日軍密集的反坦克防線。沒有這兩種坦克,抗聯裝甲叢集很有可能會在岡村寧次部署的火刺蝟一樣的反坦克火力點前,耗盡自己的血。
英軍自己製造的盾,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擋得住他們自己製造的矛。兩磅反坦克炮,對於開始的T三四坦克,以及後來投入的瑪蒂爾達二型步兵坦克,幾乎是沒有任何的作用。儘管擊毀了不少的T二六坦克,但是卻始終無法擊穿抗聯兩種主力坦克的裝甲。
而缺乏專用穿甲彈的英制與日製野炮口徑雖大,但是其所使用的高爆榴彈對於這兩種坦克來說,也一樣幾乎是毫無作用。儘管也造成了一些威脅,但也只不過就是威脅而已。而三八式野炮雖然在戰場上使用了九五式破甲榴彈,但這種炮彈薄弱的穿甲能力,以及過於稀少的數量對於這兩種坦克也沒有什麼威脅。
岡村寧次在戰前向大本營提出的為日製七十五野炮,生產一些穿甲彈以滿足戰場需要的要求。最終還是因為普通野炮使用穿甲彈,會降低身管使用壽命,而被正在海軍爭奪鋼鐵資源的陸軍高層拒絕。
對於在與海軍爭奪鋼鐵資源之中處於劣勢的陸軍高層來說,這種降低火炮壽命的辦法很不合算。陸軍就那麼一點鋼鐵資源,在生產軍備上要精打細算的。而這些火炮,對於陸軍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
眼下的陸軍威力巨大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都已經全部停產。那裡還捨得冒著大幅度降低火炮身管壽命的風險,去Lang費這些對於陸軍來說,現在相當寶貴的現役火炮?等此戰過後日本人醒悟過來,卻是已經晚了。
如果在戰前日軍大本營在大方一些,為那些威力最大的英制二十五磅野炮,或是三八式野炮生產一些穿甲彈。使這批野炮能夠真正的承擔起反坦克重擔來,能夠擊毀抗聯兩種最皮堅肉厚的兩種坦克。
那麼以岡村寧次部署的火炮數量和反坦克火力點的密集程度來看,此戰的結局恐怕就要改寫了。至少楊震的裝甲突擊戰術,損失上要大的多,甚至抗聯的裝甲部隊很有可能會傷筋動骨。
即便是這樣此戰之中抗聯的裝甲部隊損失,對於抗聯戰前坦克總體數量來說,也是相當巨大的。如果不是蘇聯人提供了一批繳獲的德制坦克,而關東軍方面也沒有采取華北方面軍的戰術,那麼這一戰下來,按照在戰場上的損失數量來看,抗聯的裝甲部隊至少也會打成一個半殘。
所以在戰後檢討的時候楊震認為此戰抗聯獲勝,多少有些運氣上的原因。如果日軍在戰前便獲得抗聯兩種新式坦克的情報,而採取應對手段,這一戰按照岡村寧次的部署,恐怕抗聯要吃大虧的。
因為以日本人與德國人的盟友關係,日本人對這兩種德國人在北非戰場和蘇德戰場上遭遇的主要對手,並不是很陌生。而以日本人的工業實力,一旦得知這抗聯也裝備了這兩種坦克,會做好充足準備的。
雖說研製新式的反坦克武器是來不及了,但是他們可以為大量裝備的野炮,生產出一批穿甲彈來,同時可以加快對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生產速度。這樣一來,對抗聯的裝甲部隊威脅就大得多了。可以說此戰日本人不是輸在了戰略和戰術上,而是最終輸在了自己的小氣上。
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
在此戰之中,楊震給予了他的對手很高的評價。而他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