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平均收入也不比倫敦、巴黎、東京、紐約等地方高,所以這樣的經濟模式,毫無疑問是非常畸形的。
香港也只有靠全世界各地的遊客、最重要是華國內地的遊客的光臨,才能讓他們的高商鋪租金運轉得下去;只有靠香港擁有很多的內地優惠政策,才能吸引許多有志於華國內地龐大市場的外國公司入駐,把這裡當作他們的亞太總部。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華國內地越來越開放,根本就用不著香港這塊跳板,反而會因為香港距離首都和東方非常遠。很多時候在決策上就慢人一步。
再加上香港的租金、人工等等費用,完全是高得離譜,所以這些年來,至少有60%以上的世界500強大公司搬離了香港,不是去首都就是去東方市,這也是造成了香港寫字樓和商鋪出租下降的原因。
至於說遊客嘛。最近兩年還好,自。由行開放了這麼多年,無數緬懷自己兒時的TVB、電影的年輕人們,都喜歡來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中老年人也想要到這個曾經的殖民地、東方的明珠來瞧一瞧,所以遊客生意是非常的旺盛。
但這個世界也只有蕭奇知道,過了幾年,香港那些噁心的人就會竄出來了,那時候針對內地遊客的行為就會不斷出現。
雖然港府闢謠說赴港旅遊的人沒有減少多少。但這也是自己給自己一塊遮羞布罷了,去香港旅遊的人,最少也跌去了30%,旺季的時候更是暴跌50%,可謂是讓香港的經濟雪上加霜。
好吧,這些都是後話。
就現在來說,香港的經濟衰弱,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場的金融危機。而是因為這麼一二十年以來,香港徹底拋棄了製造業、創新行業。只是往金融、港口和房地產行業發展有關。
我們如果再仔細算一算,就知道香港的這個決定有多麼的不靠譜。
先說金融吧。
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絕對都是重中之重,根本不可能拿給別人去佔領——希臘已經到快要破產的邊緣,都咬著牙不肯開放金融系統,這就是一個明證。
反面的例子是韓國。在97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韓國被迫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從而把本國的金融市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放,從此韓國的銀行金融業就收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控制,直到2013年都沒有擺脫。
所以這幾年韓國的金融學者評選的“百年以來最喪權辱國的行為”之中。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控制了本國金融,就是名列第二的,僅次於當年被日本佔領成為殖民地。
香港的金融業的確發達,彈丸之地,居然有大大小小几百家的銀行,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極其誇張的。
但他們能往哪裡發展?
東南亞的金融行業全被華人控制,可他們也是提防著香港的,甚至於香港的許多銀行都是他們成立的,又怎麼可能反過去反攻本地?
華國內地那就更不可能了,中農工建四大銀行就如同巨無霸一樣,碾壓著所有想從他們嘴裡搶飯吃的人,就算是招商、交通、民生等等銀行也算後起之秀,但在檔次上和規模上,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上面,也遠遠不是一個檔次。
在這樣的大鱷的虎視眈眈之下,就算香港最大的滙豐銀行,也沒能在內地殺出一片天地來,更別說你其它的中小銀行了!
所以香港的金融行業,完全就是沒有遠期發展前途的。
再說說香港的港口行業。
是,從香港開埠以來,港口行業就是香港的支柱,尤其是49年建國以來,整個960萬平方公里、6億人口的對外需求,就如同一塊等同於香港大小的金子一樣,砸在了香港人的頭上。
從此香港就從一個小港口一躍成為世界赫赫有名的超級港口,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