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王越帶人在墩外修建好了一處簡陋的牛圈,也是在這一天中午,陳勳等人也從靈山衛城回來了。
此番陳勳等人除了帶回大量的耕牛、農具、米麵之外,同行的,竟還有不少拖家帶口的百姓,劉衍數了數,竟然有二十餘人。
這些百姓個個衣衫破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是拖家帶口,或是挑著自己簡單的行李,一些青壯點的年輕人,則是幫忙挑米趕牛。
劉衍將陳勳叫過來詢問了一番才知道,這二十多個百姓竟是一群流民。
劉衍又驚又喜,問起緣由來,原來陳勳等人此行去靈山衛城,除了買回各樣的物資外,還隨便在州城招募了五、六戶的流民前來,而且還在州城內請人貼了告示,告知大盤墩這邊需要屯戶。
不過遺憾的是,當時聚集在靈山衛城的流民不少,都是山東各處遭了災的苦難百姓。當那些流民聽說大盤墩這邊招人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心動的,不過隨後聽說屯戶都要加入軍戶,大部分人又打了退堂鼓,最後只有這五戶人家願意前來。
不過對於劉衍來說,這己經算是意外之喜了,劉衍當即吩咐將物資搬入墩內。
經過清點,此番陳勳等人買回來的東西的確不少,除了十頭耕牛之外,還有幾十袋米麵,此外各樣的簸箕、扁擔、籮筐、鋤頭、犁頭、犁架、牛軛、曬席等物也是堆了滿地。這些物什除了耕牛就存於外面的牛欄外,餘者都是堆入墩內的倉庫內。
劉衍少不了又是親力親為,拿起筆墨紙硯一一登記在冊。
此時新來的幾戶流民不安地站在一旁,劉衍安撫了他們一陣,吩咐兩個婦人為他們煮粥,然後又讓王越指揮他們去搭建地窩子,就在那十戶軍戶的對面,兩邊相對,等於留出一條街道。
這五戶百姓喝著香甜的米粥,又馬上親手為自己建蓋安住的地方,這幾戶流民都是心安下來。先前的十戶軍戶此時己是以老人自居了,他們的現身說法,讓新來的幾戶居民更為放心。
在現如今的大明朝,雖說做軍戶很苦,但是總比餓死強吧,看起來那位總旗大人似乎心腸很好的樣子,或許自己可以在這裡生活得更好。這幾戶百姓心中都是這樣想著,對於將來的日子也有了一些憧憬。
隨後劉衍將陳勳招入屋內,問他們此行詳情。
只見陳勳拿出一張清單,上面彎彎扭扭的寫著字,這些都是陳勳讓那些店鋪的夥計幫著記下來的,所以清單上的字跡都不一樣。詳細列表購買的物資,單價多少,花用銀錢多少,所餘多少等等。
“屬下擔心那些夥計記花賬騙我,於是我好一番嚇唬,還將管隊官王大人給搬出來了,這才安心些。”
劉衍笑了笑,陳勳一看就是屯軍樣子,靈山衛的那些店鋪夥計應該不會在這清單上做手腳,畢竟靈山衛城是軍堡,裡面的店鋪都要靠著衛所兵馬做生意的,沒有誰願意做一錘子買賣。
陳勳則是繼續說道:“屬下帶人前往衛城之後,顧不得歇息,便前往米店、牛行買牛買米,最後依甲長的吩咐,共買了十頭壯牛,十石米,十副犁,另外一些幹活的籮筐、鋤頭等物也是買了不少。”
此時陳勳談起此行的見聞,有些恨恨地道:“屬下本來可以買更多的,無奈現在靈山衛物價騰貴,一百五十兩銀子啊,竟然只能買這些東西,真是沒有天理了!”
劉衍看著清單,陳勳在一旁解說,現在的行市下,一斗米也要五錢的銀子,一石米就要五兩銀子,買十石米便花去了五十兩的銀子,花了三分之一的資金!
劉衍眉頭緊鎖,自己還記得看過一份後世的史料,在大明富足時,一兩銀子可以買米兩石,就是在平常年景,一般一石米也只要一兩銀子,現在米價雖有回落,但仍是這麼貴,竟要五兩銀子一石,實在是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