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口,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用卡車牽引火炮趕往戰場。而因為卡車較為差勁的透過性,這支德國最強的反裝甲力量反而成了反擊部隊的累贅。
曼施坦因的防禦功底也是不錯的,他的想法很好,突破的三路華夏裝甲部隊中一路用現有的防線進行抵擋。另外一路用部署在第二道防線的各種口徑榴彈炮來遲滯對方的進攻,而第三路則是用他最為擅長的裝甲力量進行反擊。如果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的話,前面兩路應該會被阻擋消耗,而第三路將被擊退。但是在華夏空軍和機械化部隊的配合下,這樣缺乏合成的防禦最終功虧一簣。
德國人的150MM榴彈炮和105MM榴彈炮群首先開始壓制,這些火炮射程並不遠。如果部署在一線的話,很容易被對方遠端火炮覆蓋,所以為了保持這些火炮的生存性,這些火炮被部署在第二道防線後的位置上,脫離了對方牽引式火炮的壓制範圍,同時為了保證這些火炮安全,德國人還在旁邊部署了一定量的20MM和40MM高炮。再加上前線的反坦克障礙和地雷,以及反坦克炮,按理說至少拖延對手的攻擊不成為題。
但是可惜的是,當德國人的榴彈炮剛剛打了不到5分鐘,出現在炮群上空的紅點,以及由遠及近的呼嘯聲讓整個陣地陷入了一片混亂,有經驗的老兵立即意識到對方的遠端火力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在觀測點的引導下進行反擊,十幾秒鐘之後,第一輪炮彈落在了陣地之中,伴隨著劇烈的爆炸聲,整個陣地陷入了一片火海和煙幕之中。
德國人不是沒有後手,他們不會在第一輪攻擊中就拼盡全力,當首先開火的炮兵陣地被攻擊時,專門部署的壓制炮群開始對華夏的遠端火力點進行測距和射擊。隱藏的炮群被紛紛啟用,密集的彈雨從多個方向飛向華夏後方的炮兵陣地,炮兵對決中首先要摧毀的是對方的火炮,其它目標都可以暫時放到一邊。在壓制炮群的覆蓋下,華夏炮群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勝利來的有點快啊!”一名德國炮兵少校微微皺了皺眉頭,到了1戰後期,各國都知道炮兵的機動性的重要性,處於對方炮兵射界之內的遠端火炮絕對不會在一個地方射擊太多的炮彈。而對方這次似乎違反了這個規律,他們在一個地方對著德國首先開火的炮群打了至少10輪攻擊,上百發高爆榴彈徹底將這個炮群摧毀。對方就像一隻熊一樣,固執著的對著某處不斷衝擊著。這不符合華夏的戰鬥原則和以往的戰鬥表現。
他的不安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在經過短短的十幾分鍾後,在距離剛剛覆蓋的炮群不遠的地方,華夏的遠端火炮再一次轟鳴,短短几分鐘時間裡,一個沒來得及轉移的炮群被摧毀。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一支正在轉移的炮群在途中被接踵而至的炮彈追上,威力巨大的高爆彈將牽引車和火炮死得粉碎,他們的精度之高讓德國人感到震驚。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昨天訂閱只有前幾天的三分之一不到。側位這本書寫到現在了,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側位是用了大力氣查資料的。這題材本來就是小眾書,偏向技術性的特點讓這本書更加小眾,看這本書的應該是對當時的軍事技術有興趣的,看在側位查資料夠賣力,寫的夠認真的面子上,有能力的能訂閱一下嗎~?(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全力施為2
“是空中矯射!”當看到在空中盤旋的一架雙發飛機後,這名少校終於明白了緣由,對方依靠空中觀察來指示目標。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他搞不明白,華夏到底有火炮伴隨部隊進攻,從對方的反應和火力密度來看,至少要有2個炮群,每個炮群擁有8門以上的榴彈炮才可以實現剛才的打擊。
“29型突擊炮確實全能,就有兩點不好,一個是射速太慢,另外一個就是彈藥量太低,30發炮彈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