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做出判斷,引導孩子積極適應。
在這期間還需要父母藏起與孩子分離的焦慮,能平和地對待孩子情緒的變化。父母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有:
3~4歲(3)
——相互傾訴。
——找各自的朋友或同事訴說。
——做一些喜歡做但因孩子的拖累一直沒機會做的事情。
——接孩子回來後,問問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但不必事事追究,盤問過細。
——充分利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我不喜歡幼兒園
很少有孩子真正喜歡幼兒園的生活,父母要理解這種心情。
儘管很多幼兒園門口都懸掛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標語,儘管孩子入園後學會的第一首兒歌就是“我愛我的幼兒園”,儘管我們一再讓孩子背誦“幼兒園是我家,園裡的阿姨像媽媽”,但這只是在灌輸給孩子要喜歡幼兒園的觀念,只表達了成|人的良好願望。當我們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託人教養時,當然希望孩子生活得像在家裡一樣快樂。
但是幼兒園畢竟不是家,它沒有家中特有的自在,不能輕舉妄動;阿姨畢竟不是媽媽,一個阿姨通常要照顧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孩子,怎麼會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關照每一個孩子呢?更何況有很多年輕的阿姨,自己沒有孩子,沒有養育孩子的切身經歷,她不大可能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在家中,你的孩子是唯一僅有的,在園裡,他只是眾多孩子中的一員。家中的交往是幾個大人對一個孩子,孩子是被關注,被寵愛的物件,孩子處於中心的地位,大人圍著孩子轉。在園裡,孩子主要是同夥伴交往,每個人是平等的,自主的;而與阿姨的交往近似於師生的交往,教師是權威,居高臨下,孩子是被約束,管制的物件。
()
我這樣說並不是貶低幼兒園,只是提醒決定送孩子去幼兒園的父母們做好一些心理準備。比如:
1不要對任何一家你們精心為孩子挑選的幼兒園抱有太大的希望,也不要有孩子入園了,就一切由園裡負責,我們終於解放了的幻想。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要和他一起面對很多問題。
2孩子偶爾流露出不喜歡幼兒園的情緒是正常的。比如,“留在家裡真好”,“媽媽,劉雲小朋友肚子疼就可以不去幼兒園,我也想肚子疼”等等,對此不必大驚小怪,耐心地聽他說就行了,不必妄加評論,也不必藉此機會對孩子進行愛園教育。
3儘量理解老師的工作,不要吹毛求疵。尊重老師,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她的老師評頭論足,更不要動不動就找園領導反映問題。
4如果你的孩子特別反感幼兒園,比如,一去幼兒園就說肚子疼,很長時間在幼兒園情緒不佳,一定要及時找老師瞭解情況,還可以求助於心理醫生。
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聽話的孩子只是好看、好管的孩子,“乖孩子”的將來更令人擔心。
媽媽要出門,孩子和爸爸留在家裡,就會囑咐孩子“要聽爸爸的話”,有時爸爸也會說“聽奶奶的話,做個乖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會囑咐他“要聽老師的話”。孩子果真很聽話,就會受到這樣的誇獎:你真是個好孩子,好乖。
聽大人的話,順從大人的意願,不惹禍,不淘氣,總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做起事來很會體會大人心思的孩子,會被人們認為是好孩子。我調查過上了年紀的人,也調查過年輕的父母,還有幼兒教師,其中,多數人有意或無意間以此作為好孩子的評價標準。我特別訪談過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問他們“誰是好孩子”,“為什麼認為他(她)是好孩子”,很多孩子會把老師和家長的評價標準當成他們自己的判斷標準。他們會說出班裡經常受表揚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