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良貴人,“還是得有寵。”
“是。”
這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內向性子,聽得旁邊的幾個貴人常在直翻白眼。等良貴人告辭回屋,她們就諷刺開了:
“惠妃娘娘真真是好性兒,只可惜媚眼拋給了瞎子看。”
“真是白瞎了一副好皮囊,但凡能像正常人一樣會看眼色,也不至於阿哥都三歲了還是個貴人。”
“慎言。”惠妃訓誡道,“背後說人長短是小人行徑,且良貴人未必就愚笨了。”
她只是太有脾氣了,惠妃在心裡補充。惠妃自己也是跟良貴人處了三年才慢慢覺出味來的,在良貴人的語言體系裡,“娘娘說的是”代表高興,“都聽娘娘的”就是委屈,若是單獨回個“是”,那可不得了,已經不耐煩再聊下去了。
雖說她就沒和人聊起來過。
惠妃幽幽嘆了口氣。但那又怎樣呢?這宮裡但凡是活得有幾分真性情的,她都願意照顧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