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水之陽,滻水之陰。
青青柳樹,灼灼芳林。
雲裳等人來到河畔時,晨霧未散,但見霧隱華林,春草如茵,河邊上朝陽瀲灩,河岸邊人影依依,清歌婉揚。
放眼望去,一片祥和春景,人與自然相映成趣。
很多人已經在河邊設下酒案、香案,在柳樹上掛上紅布了。
就是那城裡城外的貨郎、小販、手藝人,也都陸續出現,逢此盛會。
李桓等人以為來的早,誰知已是姍姍來遲了。
華夏傳統,三月上巳,祓於陽濱。從周朝開始,距今已是兩千多年的舊俗了。
上巳本是黃帝生辰,乃為華夏吉日。所謂:三月三,生軒轅。
這一日,不分尊卑良賤、男女老幼,皆應在河岸洗濯、踏青、祭祀、春遊、飲酒…以此驅除不祥,祈願平安喜樂。
就算是行人趕路,也要停車水邊,駐馬河畔,洗濯一番驅除不潔。
上巳節也是女兒節、情人節。此日,少女會穿上最喜歡的衣服,齊聚水邊,上巳春嬉,舉行及笄之禮。
還能和藉機和情人相會,互贈柳枝、芍藥以賜福。
是以有詩云:“上巳覓情人,祓禊去晦身。驅邪折楊柳,不畏何鬼神。”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李桓和雲裳看到這佳節之美,不禁心中欷歔。
今日之風華,後世獨不見。
華夏情人節,典雅優美,蘊藉深邃,歷經三千年,比西方早了兩千年。
可惜最後消亡,反倒是什麼二月十四,被華人跟風追捧。
何其哀也。
金人佔據中原後,壓制漢風,處處以女真風俗取代漢家舊俗。中原很多地方,已經看不到上巳祓禊。
再經歷蒙元,很多漢家舊俗都消亡了。
還是靠洪武大帝朱元璋,強行恢復華夏風俗,滌盪胡俗,這才讓這些華夏佳節延續了數百年。
如今雖然受到女真人壓制,可是在關中,上巳風俗仍然十分濃郁,就是女真人都受到影響。
而每年三月上巳,就是長安百姓全城出遊的一天。
就連李清照也說:“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今日,很多城中的貴人官員,都會來河邊祓禊,飲酒賞春,曲水流觴。
女真貴族,如今也染上了這種風俗。
所以一大早,很多人就在河邊景色最好的水榭邊佈置了。
陸續已經有一些豪華車馬,停留在水榭江臺。
“小娘子。”親自陪同的術虎夫人指著一個河邊江樓,“那便是灞柳臺了,是長安城外景色最好的一處江樓。”
“那裡柳色波光,十分醉人。”
“每逢上巳佳節,眾人都會去那裡,祓禊、詩酒、射箭、猜謎…”
她口中的眾人,當然指的是非富即貴的人,絕不包括平頭百姓,更非奴隸驅口。
術虎夫人是地道的女真人,唐括家族的女子,可是她已經習慣了漢人的上巳佳節。
李小娘子毫不猶豫的搖頭道:
“嬸孃,這種盛會,都是些繁文縟節,往來應酬,晚輩還是不參加的好。”
“嬸孃知道,晚輩愛靜,不愛這些場面上的客套虛禮。”
“四下隨便走走,踏青賞春,便是最好不過了。”
術虎夫人毫不奇怪。因為她已經知道,李四娘子的確不喜歡應酬,或者說,她懶得應酬。
那灞柳臺中,今日大多都是女真人,其中的完顏家、蒲察家、紇石烈家,都和李氏外戚不對付。
四娘子去了,反而有些尷尬。
那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