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要效仿漢唐之功打通西域?”袁可立特意向後退了半步,仔細看了看方位,確定了皇帝所指的位置之後,面色有些沉重。
“不應該叫效仿!他們只是短時間打通,沒有充分利用,也不曾長治久安,白白耗費了國力。朕打算將西域徹底納入大明版圖,不是羈縻州也不是行都司,是像兩京十三省那樣。
現在禮卿知道朕為什麼要將火藥廠和機械廠設在蘭州了吧?其實按照朕的意思,到肅州衛建廠才最合適。可惜啊,那裡是邊關,再等幾年吧!”
洪濤很煩漢唐時期的擴張政策,費了半天力氣打下來了,卻不進行任何民族融合與開發,只是當個羈縻州處置。如果不想建設當初為何要攻打呢?就為了解氣或者威名?
雖然自己也是要將西域控制在手,卻有非常明確的目的和詳盡的手段。每佔領一寸土地,就要讓這片土地從根子上姓明,堅決不允許上面還有其它歷史和文化殘留。
這麼做會比設定幾個都護府,弄一堆面和心不和的小國歸附難上幾百倍,卻勝在穩定。巧了,自己正好有時間,不怕慢,哪怕要用一百年才能達到目的也是可以容忍的。
“……西邊乃瓦剌各部佔據,遠離中原民風不通,想長治久安唯有施以雷霆手段,只是這樣一來,恐將兩年征戰,前途叵測啊。”
所有很有抱負的朝廷重臣,袁可立對皇帝的計劃原則上支援,沒有誰不想像衛青霍去病那般名垂千古。
但袁可立又是個腳踏實地的官員,善於對比敵我雙方的實力,不願意為了個人名聲冒太大風險,把國家置於危險境地。
具體到征戰西域,他還是認為條件不太成熟,主要是皇帝提出的要求太高了。打敗甚至擊潰瓦剌各部,以陸軍目前的能力和數量都有可能做到,但如何治理那麼大一片既不同文又不同種的土地和民眾,真是半點把握也沒有。
如果不能找到比較合理且具備實操性的解決辦法,那就不應該輕啟戰端,否則開打容易,想停下來就難了。
“先不急呢,等解決了遼東女真各部,再來討論西域問題也不遲。不過朕以為總參謀部是時候將關注點挪過去一些了,兵馬未動,情報先行嘛。”
面對袁可立提出的疑問,洪濤暫時沒給出答案。不是沒辦法,而是動靜太大,不宜提前透露,免得啥都沒幹呢,先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章完)
:()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