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427銀行2培訓銀行工作人員,難道洪皇帝要在大明朝建立銀行了?沒錯,銀行體系是大明覆興計劃中的重要環節,更準確的講,它是新政的催化劑,屬於必不可少的要素。
新政的核心就是進入初步工業化,在原本的人口、土地面積基數上,透過使用更先進的工具,使勞動力得到明顯增長。然後蛋糕就自然而然做大了,只要不增加太多吃蛋糕的人,短時間內整個社會必然會富裕起來。
但如果只依靠和皇帝合資辦工廠,或者說只依靠舊的官僚資本辦工廠,缺點比較大。第一,速度慢。官僚士紳們一時半會理解不了啥叫工業化,大多數都處於觀望狀態,投入的資金量有限,起不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第二,副作用大。一旦官僚士紳們看明白了,開始大規模投入了,按照他們原有的習慣,除了資金之外必然還要把權力也捲進來。
那樣一來還是短期效應,頂多二三十年,新政取得的成果就會被官僚集團大部分掌控。土地是怎麼被兼併的,到時候工廠也是同樣命運,無非就是換個說法而已。
想阻止或者延緩這種副作用,就得想辦法讓錢和權脫鉤。這兩個東西分開來都有可能成為天使,但凡靠近一點立馬變身魔鬼。
洪濤既然是個穿越者,就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他也不想因噎廢食,該加速還得加速。所以建立大明帝國銀行系統,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銀行一詞最初來自義大利語banca,指長長的椅子,是威尼斯貨幣兌換商常用的辦公用具。流傳到英國之後改成了bank,意思是存錢的櫃子,很貼近實用了。
其實銀行這個詞在漢語裡更形象,白銀曾經做為貨幣在古代中國存在了幾百年,整天做著與白銀有關的行業,簡稱自然就是銀行了。
明朝有沒有銀行呢?這要看怎麼定義了。如果具備存取和貨幣兌換功能就算的話,明朝應該有銀行,名字叫做錢店,也稱銀號、兌店、錢莊、錢鋪、錢肆、錢攤等等,各地叫法不同。
它們大致出現於明中期,最初是為了應對種類繁雜、成色不同的錢幣,包括鑄造假幣。後來隨著白銀大量湧入,又開啟了金銀、銀銅、貴金屬與寶鈔之間的兌換業務。
在少數規模比較大、有異地經營的店鋪裡還有會票業務。在一個地方存入銀兩,拿著開出來的票據到另一座城市的錢莊兌換相同數量的白銀。
但錢莊對於新政沒什麼促進作用,所以還得把銀行搞出來。洪濤在派李贄去廣東的時候就想弄銀行,但思來想去也沒找到合適的人選。想主持這個工作,不光需要數學和會計學,還得有銀行的概念。
這不,剛要瞌睡就有人遞枕頭。劫了一艘西班牙運銀船,還捎上了兩個西班牙銀行的工作人員,更巧的是席爾瓦男爵在新西班牙總督區就經營著一家銀行。
古人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古人又說了,千里馬好找,伯樂難尋。有了洪皇帝這個大伯樂,席爾瓦男爵就算不是匹千里馬也得變成千裡馬,少跑一步都不成。
“……能不能先說說需要席爾瓦如何為皇帝陛下效力?”男爵夫人不光容貌比丈夫強,心思也要縝密不少,且膽子更大,做為俘虜居然敢和皇帝討價還價。
“出任銀行經理!”洪濤並不覺得這個女人太囉嗦,反而更加認同她的能力。要是連做什麼都不搞清楚就一口應允下來,那就說明壓根兒也沒想著認真完成工作,只是礙於目前狀況的被動敷衍。
“銀行……據我所知陛下的國家裡好像沒有銀行吧?”
“只要席爾瓦答應朕的僱傭,他就是帝國皇家銀行的第一任經理!”
在宮裡當了不到一年的俘虜,居然能打探到大臣的俸祿和有沒有銀行,還是有點腦子和手段的。是誰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