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得罪人的。
“哼,假如北虜和建虜畏懼了杜都督威名不敢扣關,又耗費幾何?”但敷衍了事的態度惹惱了袁應泰,立刻出言奚落。
“……杜松不才,蕭規曹隨便是。”
要論脾氣,在活著的武將裡杜松說第二,怕是沒人敢當第一。從鎮守寧夏開始他就是個人嫌狗不待見的刺頭,多次被同僚彈劾,但次次不改。面對袁應泰也沒慣著,臉色一黑冷冷的頂了回去。
“好一個蕭規曹隨,杜都督可知即便全年無事,朝廷也要拿出300萬兩軍餉。300萬兩是多少呢?以山東為例,農戶每家年入不到10兩,而在京城宗人府裝裱的匠人,全年也不到20兩。
300萬兩可以讓三十萬戶、上百萬人全年吃飽!這還只是朝廷直接下撥的餉銀,邊軍的其它耗費並沒計算在內。
遼東鎮所屬邊民過百萬,朝廷卻拿不到半文錢稅賦,反要每年再搭上百萬人的吃喝。袁某不通軍武,實在想不出留著此地有何用,放棄了又有何不捨。
每年省下幾百萬兩開銷,無論用於水利亦或墾荒足矣讓北方諸省的土地不再幹旱貧瘠,百姓不再忍飢挨餓,朝廷也不用年年為了賑濟拆東牆補西牆。
只要杜都督能守住山海關一線邊牆,不出五年大明就能緩過一口氣,屆時再秣兵歷馬捲土重來為時未晚。土地、山川、河流放在這裡誰也拿不走,想據為己有要憑各自本領,強求不得!”
對於裁撤遼東鎮放棄遼東的決定,袁應泰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他在遼東任職三年,親眼目睹了邊軍邊民的艱苦生活,也切身體會到這塊河流縱橫、森林密佈、氣候寒冷的土地有多難開發。
期間他曾多次上疏皇帝,把遼東鎮的尷尬處境和巨大耗費詳細告之,雖然沒敢想直接放棄,卻也沒把這塊土地當做寶貝一樣不依不捨。
假如大明國力鼎盛,每年耗費一些錢糧倒也不是大問題。但在朝鮮足足打了六七年,朝廷的家底已經被打光了,精銳部隊也打殘了,再拼著累吐血來和北虜建虜爭奪這塊土地的所有權就有點捨本逐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