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諜守在外邊,她們既充當護衛,又負責照看孩子,因為武惠妃不信任那些宮女,把她們全趕走,而且,她和衙內的關係現在還不能公開,就連田策這樣的心腹都不知情。
天空還沒有放亮,一隊隊持戈甲士往返巡邏,維持秩序,街上橫七豎八的屍體已經不見,不過,青石板上殘留的黑色血塊,還有一些殘破不堪的建築證明了昨天發生的暴亂是真實的。
安民告示到處張貼,告訴城內的居民,秦王駕崩,留有遺詔,立小王子秦永福為太子,繼承大統,五王子秦永強圖謀不軌,起兵造反,欲篡奪王位,尚書左僕射司馬朗護駕戰死,嘉月太守衛煌率師勤王,剿滅逆賊,現逆賊已伏誅,讓百姓安心云云。
另有一份討伐檄文痛斥青川太守孔寧助紂為虐,謀反作亂,罪不可赦,嘉月太守衛煌勤王有功,賜封丞相,兼鎮國大將軍,其子衛寶玉勤王有功,賜封討逆將軍,即日起兵平叛。
第169章 孤注一擲
皇宮,金鑾殿外,甲士如林。
穿著代表品階官服的文臣武將惴惴不安的候在殿外,人數比以前少了近半,兵變死了好幾萬人,皇宮處在風暴的中心,這些文臣武將沒死於亂兵之中,實在是個奇蹟,也不知道他們當時躲在哪裡,叛亂平定之後,一個個全竄了出來。
另一側站了不少人,是以老太守衛煌為首的嘉月一系的文官武將,他們勤王有功,堂而皇之的站在這裡等候封賞,同時也表明了嘉月衛氏正式入主長安。
那些朝廷的官員雖然很不爽,但卻不敢吱聲,甚至不敢表露於形,屬於朝廷的軍隊死的死,散的散,基本上是沒兵了,如今駐守長安城和皇宮的全是嘉月府兵,誰敢招惹?
他們心中皆認為,衛氏父子之所以一個被封鎮國大將軍,一個被封為討逆將軍,是因為新秦王迫於他們父子倆的威勢而不得不妥協。
很快,上朝鐘聲響起,文臣武將紛紛進殿,按官階品秩排列,還很自覺的空出一側地方,他們有自知自明,若站在那裡,等會衛煌和他的人進來,肯定會把人趕跑,誰願找不自在?
衛煌也率領他的心腹親信們大搖大擺的進殿,看到殿內空出來的地方,忍不住咧了咧嘴,這幫傢伙還算識趣嘛。
一身黑色素裙的武惠妃懷抱小秦王,惴惴不安的坐在龍椅旁邊的錦墊上,小六子神態漠然的站立一側。
小秦王還是嗷嗷待哺的嚶兒,自然不可能去坐龍椅,武惠妃就算貴為太后,現在代政,但終究是女流之輩,也不能坐在代表帝王的龍椅之上。
群臣恭恭敬敬的跪拜,高呼吾王萬歲,也等於是承認了小王子秦永福的秦王身份,他們沒得選擇,合法的繼承人就只有小王子一個,你還想支援誰?
“眾卿家平身。”
武惠妃右手虛引,神態顯得有幾分的緊張與不安,在一眾大臣眼裡,是很正常的反應。
“大王駕崩,新王尚在哺乳,本宮一個婦道人家,國家大事,今後就仰仗眾位卿家了。”
一眾大臣急忙表態,一定盡心盡力輔佐新王,重振大秦帝國的輝煌。
表完忠心,接下來就是商議正事,先安葬先王,再舉辦新王登基儀式,國不可一日無君,特殊情況,只能特殊處理,再然後就是添補各級空缺的官員,以確保朝廷、府衙的正常運作,同時要安撫人心等等,大量的事情有待解決。
衛大衙內一大早就率三千虎豹鐵騎離開長安,趕往東坪關一帶和司空戩統率的五千陷陣營會合,為防禦孔寧的十萬大軍叩關,他把陷陣營將士布在長安和東坪關之間的要道上。
父子倆分工明確,而且,他也懶得跟那些文官清流扯皮,這個頭痛的事情,自然就交給便宜老爹和他那幫老心腹了,他們都有本事,在這個時代也算牛人,對於文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