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部分 (第2/5頁)

軍王忠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昌田,西影董事長王佔亮,保利博納董事長於東,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屏同時發難,和院線進行了一場血戰!

而這件事,不僅僅形成了五大發行商對決五大院線,除了中影旗下的北京新影聯中立,最後更是廣影部,廣電總局齊齊上陣!

第186章:微妙的態度(三)

2008年中國票房進入全球十強,從這一天開始,國內院線和發行,製作公司的糾紛就從沒有斷過。

無它,中國的院線和發行分潤,實在和國際差別太大。

國際標準,片方和院線的分賬比例第一週平均為70%:30%,極個別大片可達80%:20%,甚至90%:10%。從第二週開始,片方的分賬比例將減少,院線的分賬比例將提高,可能變為60%:40%;第三週以後再遞減,可能降為40%:60%、30%:70%。一個月的片子,最後實現了雙贏,如果有出現放映兩個月的大片,那麼沒的說,合約必須重新再籤。

但是中國不同,片方43%。院線57%的恆定比率,管你是什麼片子。片方還有15%給發行。投資方自己只有28%。

然後,這其中還有4%的電影扶助基金稅,其他這稅那稅加起來,最後賺的其實並不多。

這不是逼著中國沒有大製作嗎!

所以,製作方不幹了,除了有名的導演,沒人願意拍電影,一部電影,國際只要2。5倍以下就可以回本,但是中國高達三倍以上!

再加上dvd市場盜版猖獗,周邊市場幾乎為零,純吃票房的中國電影,誰還敢拍?

不過,這個比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廣影部的前身中影,以及它旗下的北京新影聯——這條當時中國最大的院線。

在80;90年代初,任何掛著最大的這個稱呼牌子的公司,幾乎全部都是國有,新影聯也不例外。全國當時就它一條院線,沒人和他爭,當之無愧的老大,背後是中影,你拍不拍?放不放?不放滾,多的是人來。

這個奇葩的比率,就是當時中影定下的,結果一個入世,大廈崩塌,2002年中影,廣電合併成了廣影部,掌握中國所有娛樂喉舌,卻掌握不住電影和觀眾交流的最大紐帶——院線。

這就和中央電視臺掌控不住賣電視機的一個道理。

如果說最初的上海聯合出現,還沒有引起汪國輝上一任部長的警覺,那麼大連萬達的出現,就給他們實實在在敲了個警鐘,地產鉅子涉足電影業,這幾年更是成為了時代華納的橋頭堡,開始掛起華納萬達影院的牌子。

一個大連萬達不算,南方四條院線結束了四線爭霸之後合併,富庶的廣東崛起了另一條大院線,南方新幹線,背後是數個財團的影子。

緊接著,成都太平洋緊隨其後,背後站立的是臺灣遠東集團。

一步錯,步步錯,沒有一開始重視比率問題,等到五大院線紛紛出現,新幹線掌控南方,太平洋穩坐西部,上海,北京唱起了雙城記,廣影部赫然發覺為時已晚。

沒有人願意更改這個比率,實際上,如果不是如此離譜的比率,沒有這麼多財團會加入電影行業。百分之幾說起來小,放在幾千萬投資裡那就是十萬百萬,而且是每天!現在動,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萬達,遠東等財團影響力也許一個不如廣影部,但是四大財團聯合起來,絕對不虛廣影部,更不要說南方新幹線身後是好幾個財團的影子。

汪國輝是議員,這些財團裡難道議員少了?

廣影部也沒辦法動,新影聯現在也就能在北京及其周邊耀武揚威一下,到了西部,南方,根本不是太平洋和新幹線的對手,更別提一直高唱雙城記的上海。

這個老牌院線,已經不如往日,沒有

最新小說: 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 風流短跑之神 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 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 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 地下城重生:冷言的逆襲 淺夏時光校園風 聯盟:重生韓國女主播,爆火全網 時光迷蹤 韓娛GD之上位之路 一拳超人:英雄假面 斬神:等等!大夏怎麼全是神? 單元文:聽說是命裡有註定 火影:變身宇智波怪力小蘿莉 帶土:這次真給鳴人貼暖寶寶了 若若曦晨 軒瀾聽風 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綜漫樂隊:我是重力世界的毀滅者 遊戲降臨我有一座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