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說道這種律法的事情,趙磊是不會去問張漢的,因為他雖然鬼主意多,但是對於這種律法,同為穿越者的張漢對這些東西,可謂是一竅不通。
趙磊的問題提出之後,郭嘉首先站起身對趙磊拱手說道:“屬下記得,昔日大漢剛剛建國的時候,高祖曾經約法三章,以寬刑省法做為大漢律例的根本,從而百姓們在此律法的管理下,大漢民心日漸聚攏,天下黎庶皆感高祖之德。今主公初到壽春,雖然手上雄兵萬餘,但是未能完全佔領揚州全境。俗話說,先安內方能攘外。願主公效仿高祖的寬刑省法,以慰壽春之民望。如今吳郡民心穩定,而壽春民心未穩,只有兩者皆民心高漲,才能使我們內部穩定,方能實現一統揚州的方略。”
趙磊點點頭,覺得郭嘉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郭嘉的話立刻被賈詡所反對,賈詡說道:“不,奉孝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當時秦始皇橫掃**,席捲八方,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然後秦始皇聽從宰相李斯的意見。制定了暴虐的律法,這種律法雖然可以起到震懾人心的作用。可是也會導致萬民皆怨。但是當時秦始皇在位期間,秦國強盛,擁兵百萬,所以即使百姓對大秦的暴虐律例有所怨氣,但是也是敢怒不敢言。然而秦始皇駕崩之後,秦朝國力在不斷的農民起義中,日益下滑,最後導致了走向滅國之路。所以後來建國高祖為了避免走秦朝的老路,才以寬仁得之的律法,治理大漢王朝。但是,如今的情況又和那時候完全不同。今壽春常年沒有人管理,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而百姓對於君臣之道的意識,漸以陵替。壽春的官員制度寵之以位,位極則殘;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如以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於斯著矣。”(三國志孔明傳裡的一段話改編)聽了兩人各自對於治理壽春的建議,趙磊想了想,說道:“兩位軍師分別敘述了兩個極端的律法,不過你們說的也都有各自的道理。奉孝主張以寬容治理壽春,而賈先生主張以嚴苛治理壽春。在我看來,我覺得你們兩個的提議都可以作為揚州的律例,不過卻要分個先後次序。”
“分先後次序?”聽了趙磊話,賈詡和郭嘉皆是一臉疑惑的看著趙磊。
趙磊笑笑,解釋道:“我覺得,現在整個揚州我們只擁有吳郡和壽春兩座城池,根基未穩,對於律法我們應該採取懷柔政策,來收攏人心。如果使用秦朝那樣的律法的話,我擔心會加劇百姓對我們揚州軍的仇恨。而如果我能夠將揚州一統,那賈先生所提出的律例就顯得更加好一些。因為屆時揚州地大物博,蠻夷猖獗,唯有嚴苛的律法方能使那些蠻夷和心懷鬼胎的人不敢輕舉妄動。這律法其實並不一定要一成不變,而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時期,或者我們的自身實力來進行改變。如此收放自如,才能讓民心高漲,我軍在揚州的根基方能穩固。”
趙磊這一席話說完後,大廳內一片寂靜。
此時連平時素來冷靜的張漢,此時也露出一副驚愕的樣子。
而戲志才、郭嘉、賈詡等人則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趙磊,似乎還不相信身為武將的趙磊能說出這樣的話。能夠把賈詡和郭嘉的建議融合起來,變成了一種更加好的政策。
而面對下面屬下們一個個吃驚的眼神,趙磊也是知道其中的原因。其一,自然而然是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說出如此有水平的話語。其二,那是因為在元朝以前每一個朝代在制定完他們的律法之後,就一直會將這個律法用至政權的滅亡,期間雖然會對律法加以修改,但是也是在延續原有風格的情況下對律法進行完善。而在元朝之後,明清兩代則是不斷在改變律法,時而寬鬆,時而嚴苛。而在這裡,趙磊也是將那時候的律法規律搬到了東漢,所以賈詡等人對於趙磊這個富有變化性的律法風格,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