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十六英寸三聯裝炮塔的方案就被否決了,因為這會導致排水量超標,而且十六英寸艦炮的可靠性也不高。緊接著,十五英寸三聯裝炮塔的方案也遭到否決,主要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前從來沒有采用過三聯裝炮塔,在相關領域的研製也不深入,短期內無法解決主要的技術問題。
這樣一來,剩下的就只有四座雙聯裝十六英寸炮塔方案。
問題是,“納爾遜”級上的mk1型十六英寸艦炮的效能非常糟糕,而且可靠性讓英國皇家海軍根本無法容忍。
更要命的是,在設計“喬治五世”級的時候,兩艘“納爾遜”級的主炮出了很多次嚴重事故,其中一次炸膛事故還導致上百名官兵傷亡,讓“羅德尼”號不得不返回造船廠進行了數個月的維修。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堅決反對採用mk1型十六英寸艦炮。
事實上,當時英國皇家海軍還有一個選擇,即從美國引進“北卡羅來納”級上的十六英寸艦炮。以美國與英國的關係,引進的難度不會很大,費用也不會太高。只是,英國皇家海軍放不下架子。
如此一來,引進十六英寸艦炮也成了空談。
當然,引進艦炮,也有技術上的問題,即“北卡羅來納”級採用的是三聯裝炮塔,而英國皇家海軍並不打算、也不可能為標準排水量更低的“喬治五世”級安裝這種炮塔,必須重新研製一種雙聯裝炮塔。
走到這一步,英國皇家海軍打算採用四座雙聯裝十五英寸主炮炮塔。
也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與其採用八門十五英寸艦炮,還不如採用十二門十四英寸艦炮。雖然十五英寸炮彈的質量更大,但是數量更多的十四英寸艦炮在彈藥的總體投擲能力上並不差,而且炮擊密度更高。此外,英國皇家海軍早就研製出了十四英寸新式炮彈,在彈藥威力上也足夠了。
經過論證,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喬治五世”級安裝十二門十四英寸艦炮。
當然,在主炮配製上,有好幾種選擇。
最理想的選擇,自然是四座三聯裝炮塔。雖然需要設計新的炮塔,但是這樣一來,首尾火力配製較為平衡。可惜的是,該方案最先被否決,因為這意味著要把戰艦的主防護區延長二十米以上,也就得增加大約一千五百噸的裝甲用量,而“喬治五世”級的噸位本來就嚴重偏低,如果增加一千五百噸的裝甲用量,就不得不降低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從而導致最高航速難以超過二十七節。
顯然,英國皇家海軍不會接受這麼低的航速。
四乘三的方案被否決後,剩下的就只有三乘四了,即三座四聯裝主炮炮塔。
雖然這一方案能夠滿足排水量上的要求,而且對動力系統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能夠保證最高航速超過二十八節,但是卻存在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直接導致“喬治五世”級變得不倫不類。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強大的外表
完成設計之前,英國工程師發現,如果首部的B炮塔為四聯裝,那麼戰艦的重心位置將超過設計極限,導致戰艦的穩定xìng嚴重降低。顯然,這在主力艦上,幾乎是不可接受的設計缺陷。
問題是,這個時候,“喬治五世”級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推到三乘四的主炮配製方案,就得重新設計艦體,與重新設計一種戰列艦幾乎沒有區別,也就不可能保證準時開工建造,而英國皇家海軍又急需獲得全新的戰列艦。
要知道,“北卡羅來納”級在一九三七年開工,中國海軍的五艘主力艦都在一九三七年之前進行過現代化改造,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也完成了改造,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即將動工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連法國與義大利都準備建造快速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