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討胡戰役”過後,毛澤東在懷仁堂宴請知識分子代表時也說:“胡適這個人也真頑固,我們託人帶信給他,勸他回來,也不知他到底貪戀什麼。批判嘛,總沒有什麼好話。說實話,新文化運動他是有功勞的,不能一筆抹殺,應當實事求是。到了21世紀,那時候替他恢復名譽吧。”
自由主義者由於長期遊離於左右翼之間以及政治與學術之間,故常常陷於兩難境界,以致“豬八戒照鏡子——兩邊都不是人”:正當海峽這邊批胡高潮剛過去,海峽那頭又掀起了一股批胡惡浪。
事情是這樣引發的:以胡適任發行人的刊物《自由中國》,以西方的自由*精神為武器,對抗蔣介石的*統治。在1956年10月31日蔣介石做七十大壽時,《自由中國》出版了別具用心的“祝壽專號”,上有胡適寫的《述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兩個故事給蔣總統祝壽》,希望蔣介石不要大權獨攬而應發揚*,做個“無智、無能、無為”的守法遵憲的“三無領袖”。胡適的摯友、該刊主編雷震寫的文章,則要求官方徹底改革“國防”與“經濟”。
胡適(2)
胡適這時儘管在海外,但他仍時刻關心著祖國大陸的思想文化狀態。他在接受《臺灣新生報》採訪時,認為大陸在搞“百家爭鳴”,開放思想自由。如果臺灣不再“徹底實行言論自由”,那就不能“樹立真正與共產黨不同的模範省”。胡適還面勸蔣介石將國民黨一分為二乃至一分為三,以便群眾監督。胡適這些言論及《自由中國》所散佈的徹底改革時政的主張,很快遭到國民黨官方的迎頭痛擊。1956年12月蔣經國主持的“國防部總政治部”,以“周國光”名義釋出絕密的第99號特種指示《向毒素思想總攻擊!》的小冊子,其中不點名批判胡適在“製造人民與政府對立,破壞團結,減損力量,執行分化政策……”其“目的在散播和推廣個人自由主義思想,好叫人們尊崇他為自由主義者的大師,由他領導來批評現實,批評時政,批評當政者,促進所謂政治進步,造成與自由*的英美國家一樣。這是他不瞭解中國當前革命環境,完全近乎一種天真的妄想”。從不正面點名和使用“不瞭解”及“天真的妄想”詞句看,國民黨對胡適的攻擊是有限度的。鑑於胡適過去與蔣介石私交不錯,胡適流亡海外後又像過去一樣從政治上支援國民黨,故這次批起來火力不足,且只搞了半年就匆匆收場,與大陸的批胡運動相比,無論在聲勢還是在力度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
對來自海峽兩邊的隆隆“炮聲”,胡適均處之泰然。從1925年起他就開始習慣被人罵,反而“成了一個不怕罵的人。有時見人罵我,反使我感覺我還保留了一點招罵的骨氣在自己人格里,還不算老朽”。當大陸“大鳴大放”時,北京曾派人向美國的胡適帶話說:“我們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們反對的不過是胡先生的思想。”胡適聽後大笑說:“沒有胡適的思想,就沒有胡適。”的確,一旦把胡適的思想批倒批臭時,其人格又怎麼可能叫人尊重?
一再捲入*漩渦
國民黨官方圍剿《自由中國》的事件發生後,作為該刊後臺老闆的胡適,感到有責任回臺灣處理好這一問題。更重要的是,六十七歲的胡適不想再長期飄零海外,而想葉落歸根過幾天清靜的日子,利用南港史語所的藏書,將未寫完的《中國思想史》全部完成,然後再寫一部英文字的《中國思想史》,接著再寫《中國白話文學史》的下冊。
然而結束整整九年之久流亡生活的胡適,於1958年4月8日經舊金山回到臺灣後,並沒有過上閒雲野鶴的生活。首先是心臟病不斷髮作,有時上醫院遠比上研究所多。其次是經濟不寬裕。他原想在南港建一座小屋,備夫人江冬秀由美返臺居住,可他的版稅收入連付一所十五疊席房屋的押租都不夠。夫人回臺後,又增加了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