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邀請皇帝與你同乘一車?為何在皇帝入宮時言語隨意?”
“孩兒邀皇帝同車共輦,是要告訴天下人,只要是我想做的事情。皇帝也不能違逆!孩兒在皇帝入宮時稱其為皇侄,是要告訴天下人。劉氏皇族內部和睦,皇帝與宗族同氣連枝。”
“你這樣行事,難道就不怕別人指責你無君無臣,是董卓第二?”
“父親放心,孩兒自認養望已足,過往種種善行,可使天下多數人理解和接受我現在的這種強勢舉動。還請父親理解孩兒如今的處境,我可以不去爭奪那張龍椅,也可以保證皇帝過得體面尊嚴,甚至還會逐步把帝國的權力收攏上來,然後拿出一部分放到皇帝的手中,但為了跟隨我的千萬軍民,我必須要保持一種強勢而不可侵犯的姿態,否則人心一散,則大事難成。”
劉和這話說的很直白,也很坦誠,劉虞雖然忠於漢室,但面對自己兒子時,卻也不好指責他這種權臣的心態。畢竟大漢在眼看就要分崩離析的時候轉危為安,甚至漸漸顯露出涅槃重生的跡象,這一切都得益於兒子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劉虞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若是把大漢交到劉和的手中,絕對比交到如今這個傀儡皇帝的手中更好。既然劉和承諾不會對皇帝下手,甚至還會主動替皇帝收攬權力,劉虞也就不再苛求兒子,轉而詢問起劉和的具體打算。
面對父親的詢問,劉和並不掩飾和保留,將他來洛陽之後的長遠打算和近期目標都說了出來,劉虞聽完之後甚感欣慰,鼓勵兒子說道:“吾兒胸中既有如此雄心壯志,汝父就算是被天下人誤解和質疑,也要替你掃清障礙,遮風擋雨!”
劉和謝過父親,連夜返回將軍府中,也顧不得一路勞頓,胡亂吃了一些夜宵之後,便與趙雲、李嚴、賈逵和陳群等屬下商議起來。
李嚴首先向劉和彙報了洛陽城內城外的局面,趙雲則向劉和簡要彙報了洛陽周邊各路兵馬的動態,陳群等人也向劉和彙報了洛陽地區經濟民生方面的情況。劉和聽完之後,對眾人說道:“諸位勤於任事,各項準備滴水不漏,這對下一步我們的計劃大有裨益。今日議事便到這裡,下一步的行動一切聽令行事。”
諸人於是各自散去,其中隨劉和一起來洛陽的郭嘉、田疇等人住進將軍府內,趙雲在洛陽有自己的府宅,賈逵則返回申息軍的軍部,李嚴和陳群返回太傅府繼續協助劉虞。
卻說劉和抵達洛陽當日的高調亮相很快就傳遍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儘管有不少人對劉和稱呼皇帝為“皇侄”的跋扈做法很是不滿,但懾於劉和的威名以及洛陽周邊嚴陣以待的各路大軍,從第二日開始,洛陽城便陷入到一種奇怪的觀望氣氛之中。
原本,在許多人看來,劉和攜大軍而來,必然是要在洛陽掀起一陣血雨腥風,將那些不願屈從的勢力和曾經在朝堂上頂撞過劉虞的人統統清理乾淨。然而,劉和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作為卻是大大的出乎了人們的預料。
劉和在四更天的時候送走眾屬下之後,便躺下睡了,然後一覺直到午時才醒。劉和醒來後,首先派人將一箱書籍送入宮中,還專門給皇帝留下兩位先生,專門回答皇帝在看書時的疑問。留在宮中的這兩位先生,可不是凡人,他們的名字分別叫做邴原和管寧,乃是繼鄭玄和盧植之後最為博學的大儒。由這兩位名士君子回答皇帝的疑問,不僅可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還因為他們在幽州生活定居了多年,正好可以將幽州的巨大變遷細細地講給皇帝聽。
外人所不知的是,管寧和邴原如今也已加入天正道,成為天正道的核心成員,他們經過蔡邕和劉和等人的影響,已經徹底摒棄了自董仲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