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如1947年1月12日《新華日報》曾刊登一個學生寫的《我受了怎樣的感召》的文章,他說:“我向來是一個死啃書本的‘好學生’,我關心的是學分、文憑、職業等,對於平時學校裡的一切活動,我都是一個旁觀者,甚至心裡面常常對那些熱心活躍的同學們起反感”,抗暴以來,“使得我孤獨的心靈發生了激動,……羞辱與興奮交織著,終於我自己決定:明天參加遊行。……我將隨著大家的愛國旗幟前進” 。
第四代革命知識分子(3)
此後,在全國掀起更大規模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鬥爭,毛澤東當時曾說:“中國境內已有了兩條戰線。蔣介石進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戰爭,這是第一條戰線。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就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鬥爭。學生運動的口號是要飯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是整個人###動一部分。學生運動的高漲,不可避免地要促進整個人###動的高漲” 。著名的美國記者傑克?貝爾登解放戰爭期間曾深入中國各地、各階層進行採訪,他所寫的《中國震撼世界》一書的“知識分子的警醒”中,對學生運動做了如下述評:
“對知識分子的屠殺不僅使渴望和平的人民感到震驚,而且也使
社會上有政治敏感的分子徹底看清蔣介石發動內戰的真面目。”
“一切進步的思想和行動——都成了中共或‘八路’的同義詞。
學生們不免要問:難道這一切都是共產主義嗎?蔣介石迫使人民把自
己的思想和要求,以至自己內心的希望同共產黨的口號聯絡起來。”
“幾乎所有將被捕的人都逃奔解放區,這些知識分子便為農民提
供了領導骨幹。……一九四八年八月國民黨宣佈黑名單以後,據說有
一千七百名學生逃出蔣管區。同年十月,華中地區的開封被攻克後,
又有四千五百名學生投奔共產黨。”
“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為埋葬蔣介石準備好了棺材,但正是許多
這樣的知識分子起來造反,才在蔣介石的棺材上釘了最後一顆釘子” 。
到解放戰爭奪取全國勝利的關鍵時刻,青年知識分子們紛紛起來響應,並積極要求參軍參幹。1948年7月3日《中央批轉陳克寒關於新區宣傳工作與爭取青年知識分子致新華總社電》,反映了這一情況:“一般知識青年,對我態度甚好,在平、滬的地富子弟,寫信回家說蔣匪快倒,勸其父兄勿為蔣黨作事。在家的知識青年,都願接近我們,尤以較大城市為佳。在農村,當我打擊統治派大地主時,一般不反對我們,有的秘密提供我許多材料,有的在蔣軍來時向我通風報信” 。中共中央根據平津地區學生的要求決定:“北平學生既有參軍的要求,我們原則上同意東北野戰軍在北平吸收一萬名自願參軍的學生參加軍隊工作” 。這一時期,華北軍大也發展到有一萬一千多名學員,其中絕大部分是青年知識分子,華東軍大“為部隊和地方輸送了三萬餘名畢業學員,連同福建、浙江、山東幾個分校共為國家輸送近5萬名軍政幹部” ;華北聯合大學也是學員愈萬,“培養了文藝幹部一千多人,教育工作幹部二千人,政府行政幹部三四千人,其他群眾工作、黨政工作、生產建設幹部幾千人” 。這數以十萬計的青年革命知識分子,由於他們熟悉城市,和各界有著廣泛的聯絡,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佔領城市、接管城市,乃至爾後建設城市,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上述歷史情況表明,第四代革命知識分子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以“科學與民主”為核心的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抗日戰爭的特殊歷史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