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楊榮光不知道發了什麼瘋,居然要辭去剛到手的CEO職務。這回的上海峰會他就沒去參加,而是讓他的助手,在香港聘請東南亞小有名氣的製造業職業經理人時英愷代為參加的,不是這樣楊星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和王伊人她們大被同眠。這次回來家人在一起商談,瞭解他的想法。
三是春節將至,中國人最重視這個閤家團聚的節日,去年因為大家都忙,連年夜飯都在一起沒吃。今年家人的事業都上了正軌,不衣錦還鄉也太對不起自己一年的打拼了,說什麼也要把楊星揪回山城和巴嶺的老家去看望一下親戚們。
老媽發話楊星也只有尊崇的份兒,第一個要求好解決,他一直秉持著“不把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的投資原則。原先沒考慮到老媽的快餐店會開的這麼火爆,這一年《喜洋洋》快餐店業務進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在星華地產旗下星達中介的幫助下,《喜洋洋》在北方十省市的中心地帶都開了分店,其中還有一半擁有自家的地產,加盟店和直營店的數目已突破了六十家。就在楊星在香港股市上興風作浪時,香港銅鑼灣的第一家《喜洋洋》香港分店也悄然開張,其濃郁的的北方風味菜和地道的北方面食讓習慣了廣式海鮮風味的港人感到十分新鮮,銷售額在《喜洋洋》眾多店子裡排名第一,讓何桂枝對於能否在南方開辦《喜洋洋》有了充足信心。
楊星此時暫時打消了收編《喜洋洋》的想法,決定讓這家公司獨立於中星國際體系之外,只對它的發展提供資金資助,並不參與經營決策,而是讓它和中星國際的企業互為奧援。他考慮如果有一天中星國際遇到突發事件陷入困境,需要外部力量來救援時,《喜洋洋》可以成為一支生力軍。
這是楊星從日本財團發展歷史中得到的啟示。這次他要和老媽講清楚,會比照楊氏基金的形式,再成立一家獨立的何氏基金,管理大權交給何桂枝不予干涉,她的親戚朋友可以在基金中任職或取得資金,金額不大但可以滿足何桂枝的虛榮心了。
第二個要求楊星實際上非常感謝楊榮光的高姿態,經過一年多管理職位上的摸索,楊榮光已經逐漸融入了自己在星辰製造的角色。但作為一名特殊時期前的老大學生,他身上中國知識分子的勇於自省的精神並沒有泯滅。他自我覺得在國營廠幹得太久了,思想上守成有餘,開拓不足,讓他下去管理生產還行,一旦談到開拓國內外市場、組織新的生產方式、合理分配生產資源、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他就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一年不是藤野總一郎和時英愷等國際化專業人才大力協助,他早就露怯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大老闆的父親,出於對楊星的尊重雖沒人提出不同意見。但他自己卻感覺到這個身份的龐大壓力,生怕自己的CEO位置會弱化下去,最後只會光簽字而已。於是在12月楊星赴北京之前他就專門和兒子在電話裡談過這個問題,到聖誕節上海年會時,他更是以不赴會鮮明的表明態度。
楊星思想裡從沒想過讓自己的公司變成家族企業,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同輩人因為國家政策人丁都單薄,前世裡父母雙方的家族中在那時也沒湧現出什麼驚才絕豔的人物。父親家族中大部分人在巴嶺省偏僻的縣級小城市下務農,母親家族在即將成為直轄市的山城裡也大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雖說機遇決定命運,但楊星自認為給他們創立了兩家基金保他們衣食無憂並且做做小本生意足夠了。
而且是金子遲早會發光,有時太多的金錢幫助反而是害了他們。楊星對於親戚們當然還是給予厚望的,自己的情況是特例,沒什麼可參考價值,但有基金的幫助,他們真要有能力,在事業起步時就比別人多個優勢,幾年後看看她他們能幹成什麼樣再予以支援也不遲。
所以對於老爸主動功成身退,自己是堅決支援和非常感動的,今後集團事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