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棠華出聲以來,圍觀之人就已漸漸噤聲。
可她此話一出,周遭頓時再次響起譁然之聲。
而原先稍稍平復了怒氣的老人再次豎眉:&ldo;黃口小兒,休要在這裡胡說!&rdo;
棠華卻不急不惱。
她笑了一下,親自將那本手抄琴譜翻開,指著一處,道:&ldo;原本的記載不是這樣,想來是手抄之人做了修改。&rdo;
老人看了幾眼,似乎也發現了疑問之處,皺眉問:&ldo;你為何如此篤定?&rdo;
棠華道:&ldo;琴的彈奏方式演變歷經了千年,記譜打譜也隨之而變。這本所在年代應當是在明以前,而自明以來,改劈為託,改託為劈;此處所示卻已是明後的記譜方式。&rdo;
老人若有所思。
棠華指了指琴:&ldo;若您不信,大可一試。&rdo;
老人卻搖搖頭:&ldo;不用試,我在心裡演練一番,便已明白你的意思。&rdo;
棠華繼續同對方道:&ldo;您執意要這份手抄孤本,想必不單單是為了其上所記載的曲譜,或許是作研究或是收藏之用?如果是這樣,其實這份琴譜,對您而言意義也並非無可替代。&rdo;
話已至此,老人原先臉上的怒氣盡數消散,增上幾分恍然,只是整個人看上去仍舊嚴厲。
而棠華也不再多說。
事實上,這一份手抄孤本的原件她恰巧記過,其中改動可不止如此,從徽位到指法都有所變動,所以當初她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這其實是很尋常的。
古人的記譜法演變至今,其間發生的變化改動不可計數,一首名曲傳至今日,有幾十甚至上百種傳譜都不足為奇。
話已至此,老人家面上怒色減退,但見神態也絲毫不肯退讓。
他揚著頭,一把白鬍鬚顫了顫,又&ldo;哼&rdo;了一聲。
這一次他只對著棠華一人道:&ldo;小姑娘懂這麼些東西,肯定也會彈琴吧?&rdo;
頓了頓,他道:&ldo;這樣,不為難你們,曲譜我不要了,只要你拿我這琴彈一曲。&rdo;
眾人原本以為事情解決了,提起的一顆心剛剛放下,結果就見事情又繞回到了彈琴這件事上,再次提起一口氣。
只不過很快一眾嘉賓就安慰自己,棠華這麼懂琴,又是懂譜又是懂斫制的,說她不會彈?怎麼可能!
圍觀人竊竊私語,直播間的網友也急得不行。
[棠華姐姐沖沖沖!!這老頭真不講理,好好讓他見識見識!!]
[她肯定會彈吧?說實話他們剛剛說了一大串我一個字也沒聽懂23333,姐姐一看就是內行!]
[不過話說回來,她也只是個理論派,實操到底如何也沒人見過,而且]
[我可沒聽說過內娛有哪位古琴彈得極好的明星,如果有,肯定早就拿出來營銷了吧。棠華之前糊成那個樣子,我看懸。]
鏡頭前,棠華卻已調整好琴的擺放,重新坐下。
她一邊用手指輕輕抹過琴絃,一邊淺淺含笑。
&ldo;見笑了。&rdo;
這是應下了老人的挑釁,從容且自信。
緊接著,她坐在琴前,卻是緩緩閉上眼,如同入定一般。
周遭人又開始竊竊私語:&ldo;這小姑娘到底行不行?看著挺像那麼回事兒的,怎麼還不彈?&rdo;
嘉賓四人外加節目組一行工作人員也都下意識揪起了心。
下一秒,棠華卻突然睜開眼,雙目中神色已然與往常的平靜淡然不同。
隨之一起動作的還有她